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洛阳 471822
摘要: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墓文化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古墓文化展示方式存在体验性不足、吸引力有限等问题。元宇宙技术以其沉浸感、交互性等特点为古墓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元宇宙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了元宇宙技术赋能洛阳古墓文化发展的应用策略:一是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包括古墓场景的虚拟再现与交互式观展,以及增强现实技术辅助文物解读;二是开发古墓文化主题沙盒游戏,增强文化认同,包括游戏化展示古墓考古过程,设计墓葬文化探索与创造性还原玩法;三是构建古墓文化虚拟社区,促进文化交流,包括文物数字藏品展示交易平台,虚拟学者馆员开展文化普及与引导。同时,提出坚持数字化标准规范、推动文博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内容管控等保障措施。元宇宙技术与古墓文化的融合发展,将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元宇宙;古墓文化;数字化;文化遗产;博物馆
引言: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墓文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古墓遗迹与文物。这些古墓不仅见证了中原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与审美情趣,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好古墓文化遗产,对于延续中华文明血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环境变迁等因素,不少古墓遗址破损严重,亟待抢救性保护。同时,传统的古墓文物展示方式,存在体验性差、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参观者很难对古墓文化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深度认知。因此,如何创新古墓文化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古墓文化的魅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元宇宙的内涵与特点
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狭义的元宇宙专指计算机创建和模拟的虚拟世界,广义的元宇宙则融合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二者相互影响、彼此塑造。在阐述元宇宙内涵的过程中,学界普遍认为其具有沉浸感、虚拟化、去中心化等典型特征[1]。
元宇宙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博物馆受时空局限,难以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而元宇宙与文博场景的结合,可打造沉浸式、交互性的文化展示新形态。一方面,通过3D建模、VR/AR等技术,高仿真复原古墓遗址的历史原貌,为观众提供逼真的考古探秘体验;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的文物数字藏品交易,不仅有利于盘活馆藏资源、拓展文创价值,也为公众收藏文物、参与文保注入新动能。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所言,元宇宙时代的博物馆,要从“藏品为中心”走向“观众体验为中心”,最大限度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元宇宙技术赋能洛阳古墓文化发展的应用策略
(一)打造身临其境的洛阳古墓文化沉浸式体验
1.古墓场景的虚拟再现与交互式观展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大量的古墓遗址分布在洛阳市区及周边地区,它们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明更替。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易等因素,不少古墓难以向公众开放,许多精美的壁画、雕刻、器物也难以完整呈现。运用VR/AR、全息投影、3D建模等数字技术,可以对这些古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虚拟再现。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和数字化采集,完整记录古墓的空间布局、墓道走向、壁画图案、随葬品摆放等信息,再利用游戏引擎、实时渲染、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复原古墓的原貌,并嵌入声、光、电、热等多感官互动元素,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时期古墓的风格和气氛[2]。
比如,利用VR设备,观众可以“走进”东周贵族墓,欣赏墓室内精美的壁画和陶俑,聆听考古专家的讲解,了解礼制森严的等级社会;再如,利用AR眼镜,观众可以“看到”隋唐墓葬中的石椁、椁室和甬道布局,并与虚拟形象进行互动问答,探寻古人的丧葬观念和来世思想。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古墓场景中,激发其探索历史、了解文化的兴趣。同时,引入体感交互、语音识别、视线追踪等人机交互技术,让观众与虚拟环境形成实时互动,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回答问题可获得虚拟道具,完成任务可解锁隐藏关卡,这些游戏化设计有助于提升观展的趣味性和获得感。
2.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古墓文物的深度解读
洛阳出土的古墓文物琳琅满目,青铜器、陶俑、帛画、石雕等各类遗存都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审美价值,是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缩影。但在传统的文物展示中,观众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介绍说明,难以真正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利用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可以为古墓文物的深度解读提供更直观、立体、生动的技术支持。
通过AI图像识别,智能导览系统可以准确识别观众当前观看的文物,进而推送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出土地点、断代工艺、纹饰含义等。利用知识图谱技术,系统还可以分析不同文物之间的关联,挖掘考古发现背后的历史线索,拓宽观众的知识视野。再如,利用实景三维重建技术,可在虚拟场景中还原文物的原始状态和使用环境,让文物“活”起来。观众不仅能360度无死角地观察文物细节,更能通过AR动画了解其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从而对先民的智慧成果产生更直观的认知。与单纯的文字介绍和静态展示相比,AR辅助的文物解读让历史不再遥远抽象,古人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也变得触手可及。沉浸式的文物观赏体验将文物价值最大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提升其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
[3]。
(二)开发洛阳古墓文化主题沙盒游戏,增强文化认同
1.游戏化展示古墓考古发掘与修复过程
考古发掘是认识古墓文化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游戏机制模拟考古发掘的过程,让玩家在游戏中扮演考古学者的角色,亲身经历从勘探、发掘、清理、修复到研究的全流程,能让其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对考古工作有更具象的认知。同时,游戏的沙盒玩法打破了线性叙事的限制,为玩家提供了自由探索、实践操作的空间。在开放的游戏世界中,玩家运用各种考古工具,如铲子、刷子、探测仪等,对虚拟场景中的古墓遗址进行探测和发掘。通过鼠标、触控笔等设备,亲手操作文物修复的过程。小心清理线索,解密谜题,拼合残片,最终还原古墓的原貌。沉浸式的考古体验让玩家置身于发现的快感和研究的兴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考古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对文物价值的敬畏之心。
2.设计墓葬文化探索与创造性还原的玩法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墓葬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将洛阳出土的各类墓葬纳入游戏场景,通过沙盒玩法引导玩家自主探索不同墓葬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拓展其古墓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比如,玩家进入东周贵族墓,通过采集墓室内的重要线索,如墓主身份、等级、职业的信息,推理复原其生平事迹,在解谜推理中认知周代社会的礼制等级、宗法制度。再如,玩家探索北朝墓葬的多穴合葬制度、隋唐墓葬的阴阳五行观念,在穿越不同朝代的古墓中领略时空更迭、文化变迁。富有探索性的游戏设计激发玩家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其对不同时期墓葬制度的理解。
(三)构建洛阳古墓文化虚拟社区,促进文化交流
1.文物数字藏品展示交易平台
区块链、NFT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馆藏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数字化生产与加密铸造,文物资产可以转化为可流通的数字藏品[4]。利用元宇宙平台构建虚拟博物馆,让馆藏文物走出物理空间的禁锢,以数字形态触达更多观众,洛阳博物馆可甄选出土文物中的代表性藏品,如唐三彩、汉画像石、金缕玉衣等,对其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和数字孪生,并铸造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的确权验证机制,可保障文物数字藏品的权属清晰、来源可溯。
馆方作为知识产权的掌控者,可通过虚拟社区中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发售正版授权的数字藏品,数字藏品的购买者即成为文物的“数字守护人”,可在虚拟空间欣赏、使用、转赠藏品及其衍生品。通过发挥社群经济的力量,让公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创新文博事业的发展模式,盘活文物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博物馆可基于区块链构建藏品流转的追溯体系,实现对数字文物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平台的智能合约、版权保护机制,规范二级市场的藏品流通与交易行为,有效遏制数字文物的盗版侵权风险,维护文物权益和市场秩序。
2.虚拟学者馆员开展文化普及与引导
洛阳出土的大量简牍、墓志铭等古墓遗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是重要的文献价值载体。但多年来,考古发掘报告、文物研究著作等多局限于纸质媒介流通,普通大众难以直接获取这些深度挖掘的研究成果。随着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可对海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文本进行梳理、关联、语义分析,提炼、可视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化科普产品。虚拟形象逼真的AI学者可担任线上讲解员,围绕古墓的考古发现、墓主生平、时代背景等主题,生动讲述考古发现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用鲜活的案例将晦涩的古籍变得通俗易懂。虚拟讲解还可根据用户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偏好,利用知识推荐算法,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文物百科和考古科普课程,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普及。
三、元宇宙技术赋能洛阳古墓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数字化标准规范,确保数字内容高保真
洛阳古墓遗址与出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规范,遵循文物研究的基本原则,维护历史信息的原真性。首先,统一数字内容采集的技术标准,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摄影测量等手段全面采集墓葬结构、壁画雕刻等数据,确保空间尺度、色彩质感与实物高度吻合;其次,制定严谨的内容分类编目机制,围绕墓葬的时代、形制、葬俗、器物等方面,构建层次清晰、检索便捷的元数据框架,为沉浸式场景的精准构建提供依据;再次,加强不同文博机构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通“数据孤岛”,基于统一的内容生产标准,形成关联性强、互补性高的数字化资源库,为综合开发提供优质的内容支撑。
(二)推动文博机构数字化转型,完善配套政策
洛阳市博物馆、古墓遗址公园等文博场馆,是古墓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推动文博机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元宇宙技术赋能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博单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物数字化的公益项目;另一方面,制定文博机构数字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绩效评价等方面为数字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通技术、内容、运营的创新链条;再者,完善文创产品开发、知识产权运用等配套政策,为文物数字藏品的交易流通提供规范引导,推动数字形态的文化遗产资产化,助力文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5]。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内容管控
在元宇宙时代,随着洛阳古墓数字内容生产流通的日益频繁,其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要加快完善文物数字版权登记、许可、交易机制,明晰权属边界,规范市场秩序。利用区块链、水印等技术手段确权维权,对数字文物的再创作、再利用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要强化平台责任,加强内容生态治理,围绕古墓题材的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内容,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审慎包容的基本原则,对虚构、恶搞历史的有害内容依法管控,营造积极健康的古墓文化传播环境。
四、结语
洛阳古墓蕴藏的不仅是遗址、陪葬品等物化形态的文化遗产,更凝结着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内涵外延持续拓展。元宇宙技术以其沉浸感、虚拟化、数据化等特点,为古墓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带来了新的传播形态与发展机遇。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开发主题游戏、构建虚拟社区,能够创新古墓文化的呈现方式、拓展价值空间,让历史记忆跨越时空界限,融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在搭建技术平台、丰富数字内容、完善配套政策的同时,更需要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坚持内容为王、价值引领,真正用活古墓资源,焕发文脉新机。
参考文献:
[1]赵希岗,钱康怡.元宇宙视野下的博物馆数字文创[J].中国美术,2024(1):97-99.
[2]成乔明.元宇宙博物馆:探寻文物故乡的数字之旅[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11):72-75.
[3]王丽欣,马立新.元宇宙博物馆设计研究[J].中国艺术,2024(4):58-67.
[4]郝晓桐,苗岭.元宇宙视域下历史类博物馆交互展示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8):225-228.
[5]代鹏,刘秉阳,乔守明.基于元宇宙技术的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路径探究[J].智能物联技术,2024,56(5):128-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元宇宙技术赋能洛阳古墓文化发展策略研究(2024B59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