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7
/ 2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郝佩佩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3100

摘要:目的:评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4年1月-2024年11月为研究病例具体时段,研究对象:医院收治的6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组别,小组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纳入研究对象34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延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生存质量评分后,组间数据无较大变化(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相对较高(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崇。

关键词:延续护理模式;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存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据研究显示,可能与先天遗传、感染、化学物质和免疫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男女发病比例相近,各年龄段均可患病。该病主要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减弱和外周血细胞减少,患者常表现为贫血、出血,严重者可能引发感染和败血症,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疗程长且需要注意护理,否则会影响疗效,因此良好的护理至关重要。以往传统护理方式可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应根据医嘱行事,其并未给患者及家属普及病理知识,致使出院后自我护理困难[1]。延续护理模式不仅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遵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充分验证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医院2024年1月-2024年11月收治的6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展开探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以2024年1月-2024年11月为研究病例具体时段,研究对象:医院收治的6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组别,小组命名为对照组(n=34):男20例、女14例,年龄(岁):23-67(45.26±3.75)岁,基础疾病:先天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 后天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实验组(n=34):男19例、女15例,年龄(岁):20-67(43.52±3.71)岁,基础疾病:先天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 后天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后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纳入本研究患者均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准则;(2)患者状态稳定;(3)病例材料完善;(4)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护理内容了解,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精神病、认知障碍;(2)重要脏器功能异常;(3)拒绝配合本研究导致原计划无法执行;(4)病例材料未完善。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医疗监测、输血治疗、免疫抑制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定期随访等措施。

实验组(延续护理模式):(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邀请资深血液科专家参与,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指导,重点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临床治疗要点、常见并发症以及护理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小组成员需通过文献检索了解最新的临床护理策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明确延续护理的意义和目的,了解实施延续护理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护理措施,以提高小组成员的案例分析能力。(2)延续性护理方式:①电话随访:出院后每周1-2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居家治疗情况,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提醒患者定期复查,解决居家治疗困惑,确保正确用药,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治疗措施。②访视:每周进行社区或家庭访视,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居家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指导,告知疾病可控性,提供语言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微信平台线上管理:建立微信平台和群组,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由专业医务人员定期发布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资讯,帮助患者了解最新治疗信息,提高预后转归期待。患者及家属可通过线上咨询缓解治疗奔波,减轻孤独和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分别于治疗前后时间节点,借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展开评估,量表内容包含6项,如:情感状况、社会角色、躯体职能、生理功能,每项经标准转化后评分为0-100分,评定分值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excel表整理,统计学计算软件为SPSS22.0版本,定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X2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数据后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后,数据未出现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

表1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生存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4

62.34±2.79

93.54±3.81

对照组

34

63.37±2.83

83.42±2.97

t

--

1.511

12.215

P

--

0.135

0.000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骨髓疾病,其特征是骨髓无法产生足够数量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致使患者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的症状。该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物理、化学、环境和遗传因素,这些因素与疾病的复发密切相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挑战性,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而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

延续护理模式是指持续提供院内护理内容及时长,并针对患者在家治疗情况进行有效生活干预、饮食管理和用药指导,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满足慢性疾病管理需求,增进疾病治疗效果,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诸多好处。首先,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次,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病能力。研究表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后,数据未出现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提示将该模式应用其中,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原因分析:首先,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供更为持续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定期的病情监测、药物管理、营养指导等,有助于保持患者身体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其次,延续护理还可能带来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管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提升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其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晓琴,胡赛赛.医护团队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3,44(05):117-118.

[2]邱榕.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