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9
/ 3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璐璇吴卫红通讯作者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门诊部   0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7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情绪评分、肺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HAMD(8.47±2.41分)、HAMA(10.52±2.14分)低于对照组HAMD(12.35±2.14分)、HAMA(13.32±2.05分),P<0.05。研究组PEF(3.45±0.72L/s)、FEV1(2.45±0.65%)、FEV1/FVC(80.59±2.45%)高于对照组PEF(2.12±0.58L/s)、FEV1(1.07±0.78%)、FEV1/FVC(75.86±2.11%),P<0.05。研究组物质(91.32±2.54分)、心理(92.36±3.47分)、躯体(93.42±2.79分)、社会(92.25±2.36分)高于对照组物质(86.17±3.22分)、心理(88.62±3.11分)、躯体(88.98±2.62分)、社会(88.59±3.05分),P<0.05。研究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部功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护理肺部功能;情绪评分;生活质量;应用价值

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病,该疾病以患者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多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1]。吸烟是慢阻肺主要的危险因素,近80%的慢阻肺患者与吸烟有关,患者长期吸入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引起气道炎症,以及气道壁结构的破坏,导致气道狭窄等[2]。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体力活动耐受力下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目前,临床上通过药物缓解患者支气管炎症,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由于此类疾病病程较长,发病过程中对患者生理/心理折磨较为严重,导致患者负性情绪状态明显,影响疾病恢复[4]。心理护理为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该模式通过心理学理论与护理操作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心理问题解决的护理服务,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教导患者应对压力、缓解疾病造成的痛苦情绪,提高生活质量[5]。选取我院70例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男17/女18例,平均(69.7±2.4)岁,对照组男18/女17例,平均(69.9±2.7)岁,一般资料,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守科室内护理规章,为患者提供环境、饮食、教育,以及情绪疏导等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相关需求,提高康复效果。

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快速接诊患者到院,协助患者进行相关诊断、检验过程中了解患者基础信息,结合患者机体/心理状态,以及疾病进展为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依照评估结果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交谈,了解实际需求,向患者提供关于慢阻肺的基本知识,与疾病管理信息,耐心教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保持合理的饮食,定期进行锻炼,以及如何避免病情恶化等。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积极的关系,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倾听患者的困惑、焦虑/恐惧,帮助患者应对慢性病的压力,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倡患者每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八段锦等),提高患者自体免疫力、抵抗力。护理人员需要持续跟踪患者疾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便于结合患者恢复效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及时处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避免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管理疾病。

1.3评价指标

1.3.1 情绪评分

    以汉密尔顿量表评估,HAMD:0分~35分,HAMA:0分~64分,评分越低越好。

1.3.2 肺功能

    使用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记录患者呼气峰流量(PEF)、一秒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等水平。

    应用器械:型号;LUD-V4;生产厂家:徐州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肺功能检查仪品牌:品源;苏械注准20222071797;

1.3.3 生活质量

    以GQOLI-74评分记录生活质量,四项指标,范围0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3.4 满意度

    记录患者满意度情况,以百分制评估,非常满意(80%~100%)、满意(60%~<80%)、不满意(0%~<60%),百分率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SPSS25.0分析,计数(%)表示,X2检验,统计资料(±s),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

    研究组情绪评分低,P<0.05,见表1.

表1 情绪评分[±s,分]

组别

n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t值

P值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5

25.67±4.35

8.47±2.41

20.4618

0.0000

37.59±5.57

10.52±2.14

26.8392

0.0000

对照组

35

25.49±4.19

12.35±2.14

16.5227

0.0000

37.64±4.89

13.32±2.05

27.1351

0.0000

t值

-

0.1763

7.1220

-

-

0.0399

5.5897

-

-

P值

-

0.8606

0.0000

-

-

0.9683

0.0000

-

-

2.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对比

研究组肺部功能更好,P<0.05,见表2.

表2 肺部功能[±s]

组别

n

呼气峰流量(PEF,L/s)

一秒呼气容积(FEV1,%)

一秒率(FEV1/FVC,%)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5

1.89±0.55

3.45±0.72

0.85±0.35

2.45±0.65

65.58±2.49

80.59±2.45

对照组

35

1.91±0.49

2.12±0.58

0.84±0.37

1.07±0.78

65.61±2.35

75.86±2.11

t值

-

0.1606

8.5104

0.1161

8.0409

0.0518

8.6544

P值

-

0.8729

0.0000

0.9079

0.0000

0.9588

0.000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s,分]

组别

n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5

70.25±5.11

91.32±2.54

69.55±3.47

92.36±3.47

70.46±3.25

93.42±2.79

69.45±2.65

92.25±2.36

对照组

35

70.28±5.42

86.17±3.22

69.42±2.89

88.62±3.11

70.63±3.12

88.98±2.62

69.52±2.74

88.59±3.05

t值

-

0.0238

7.4289

0.1703

4.7483

0.2232

6.8631

0.1086

5.6147

P值

-

0.9811

0.0000

0.8653

0.0000

0.8240

0.0000

0.9138

0.0000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77.14%,X2=6.2477,P<0.05。

3 讨论

    近年,人口年龄老化趋势显著,老年群体逐渐增多,临床接诊慢阻肺患者人数亦逐渐增加,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6]。临床主要治疗慢阻肺的方式,以药物缓解为主,配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果,减少疾病对患者造成影响。常规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具有一定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管理,以及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减轻呼吸困难、控制感染,并减少疾病加重的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通过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慢阻肺的病情与管理方法,使患者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常规护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常规护理无法覆盖所有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导致护理效果有限[8]。另外,常规护理的效果受到医护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的技术不到位,或缺乏相关知识,影响疾病护理效果。加之常规护理对患者情绪状态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患者护理依从性较低,影响护理质量[9]。心理护理在慢阻肺患中优势显著,心理护理师通过提供心理支持以及情感抚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者痛苦感[10]。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疾病,同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患者自信心,减少患者不良行为习惯,以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疾病预后。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依从性等,提高患者疾病康复情况[11]。研究组PEF(3.45±0.72L/s)、FEV1(2.45±0.65%)、FEV1/FVC(80.59±2.45%)高于对照组PEF(2.12±0.58L/s)、FEV1(1.07±0.78%)、FEV1/FVC(75.86±2.11%),P<0.05。研究组物质(91.32±2.54分)、心理(92.36±3.47分)、躯体(93.42±2.79分)、社会(92.25±2.36分)高于对照组物质(86.17±3.22分)、心理(88.62±3.11分)、躯体(88.98±2.62分)、社会(88.59±3.05分),P<0.05。本次研究,研究组HAMD(8.47±2.41分)、HAMA(10.52±2.14分)低于对照组HAMD(12.35±2.14分)、HAMA(13.32±2.05分),P<0.05。上述研究与学者钟道燕

[12]等论点近似,相比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慢阻肺患者情绪改善效果明显,P<0.05。

    由上总结:心理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能保障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护理计划,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宋姚,侯璐莹,王延萍.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J]. 贵州医药, 2023, 47 (12): 2000-2001.

[2]李晓梅,孙璇,王影等.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外医疗, 2023, 42 (34): 135-139.

[3]王赫铭,张应祥. 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生命质量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 (11): 2649-2652.

[4]张秀兰.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 (07): 1356-1358.

[5]李生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抑郁、焦虑缓解效果研究 [J]. 心理月刊, 2021, 16 (04): 205-206.

[6]洪阿双,曾成,王晓红.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 37 (12): 127-129.

[7]李岩,王冠东,李文娟等. 心理护理联合无创呼吸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 50 (05): 1219-1222.

[8]郎华,黄娟. 呼吸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J]. 贵州医药, 2023, 47 (10): 1656-1657.

[9]赵莉,邓燕,史小娜.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状况的影响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 (17): 97-100.

[10]仝蓉,王娅涛. 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同伴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 (14): 115-117.

[11]徐红兰.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 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 (21): 49-52.

[12] 钟道燕.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J]. 吉林医学,2022,43(12):3436-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