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要:本文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和“生态课堂”的内涵,辩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生态课堂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生态课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还强调地理课程要遵循“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进步和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学评价则是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检验和反馈,因此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地理教学设计和开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生态课堂主张发挥各生态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交流互动,营造出整体、和谐、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和生命健康发展。不难发现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探索地理生态课堂的建设有助于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促进生态课堂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推动地理教学方式的改革。
为了更好将生态课堂理念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生态课堂对地理教学改革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我们需要先明确“教学评一致性”和“生态课堂”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方能实现有机结合。
一、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具有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三个因素达到协调配合的程度。这种一致性确保了评价的结果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检验与改进的依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遵循和方向,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相应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课堂活动与任务,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确保学习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和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在于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的概念是“教育生态学”的延伸和拓展,生态课堂借助生态学的理论和思想来审视当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课堂教学,将课堂看作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各要素有机协调的整体和课堂生态系统。生态课堂要以尊重生命的价值为前提,营造自然、和谐、自由、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与学习氛围,将追求生命的整体提升作为根本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向自主、个性、创新、协调的方向发展,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且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似,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多样性、共生性等基本特征,生态课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回归自然是生态教学的教育目标和永恒主题。
三、教学评一致性与生态课堂的内在联系
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来看,在生态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学习评价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馈。这与“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理念相吻合,即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教学目标的明确与一致性来看,生态课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相契合,即教学目标要明确,并且这些目标需要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生态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往往更加多元和综合,要求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从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互动性来看,生态课堂强调课堂的动态性和互动性,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动态的教学过程要求评价也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教学情境和学生个体差异。这正是“教学评一致性”所倡导的评价方式:评价要能够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不仅仅是结果性的终结性评价。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来看,生态课堂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评一致性”也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与一致,确保整个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真实性,生态课堂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评价方式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保持一致,从而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和“生态课堂”在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南,后者则为前者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具体场景。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实现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结语
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积极推动传统课堂的转型,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生态课堂能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生命的整体发展,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地理生态课堂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旨在将评价融合教学过程中,在自然、和谐、开放的课堂生态系统中促进教、学、评三个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生态课堂不是站在传统课堂的对立面,也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的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的“扬弃”,着眼于师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贵华&杨清.(2011).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教育研究(12),54-58+86.
[2]张佳昕,刘波,崔浩杰&何浩平.(202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情境教学设计——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5),8-11.
[3]杜亚丽&陈旭远.(2010).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157-162.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0.03.030.
[4]李阳.(2021).例谈高中地理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4),6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