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120指挥中心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 517000
摘要:院前医疗急救是保障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院前急救服务面临急救资源不均衡、急救人员培训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推动急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升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吸引力,推动急救设备与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综合改革与创新,院前急救服务将在提升救治效果、缩短响应时间等方面取得进展,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院前医疗;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急救需求的日益增加,院前急救服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提升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推动院前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改进策略,为提升我国院前急救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当前院前急救服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急救资源不均衡
当前我国院前急救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城市与乡村、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大城市急救体系较为完善,急救车辆、医疗设备、急救人员等资源相对充足,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急救服务则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在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急救服务的覆盖面较窄,急救响应时间长。
(二)医疗急救人员的培训与配置问题
目前,院前急救服务面临急救人员短缺、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充分等问题。一方面,急救行业的从业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较低的薪资待遇,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急救人员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善,许多急救人员在急救技能、临床经验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差距[1]。这使得急救人员在面对复杂的紧急情况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救护车设备和急救技术的不足
部分地区已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急救设备,但总体来看,急救车辆的配置和急救技术仍存在不足问题。许多地区的救护车设备老旧,医疗设施相对简陋,缺乏必要的急救监护设备和药品。与此同时,急救技术的更新换代较慢,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缺乏足够的医疗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影响了急救的效果。
(四)信息化建设和应急响应机制的滞后
院前急救的信息化建设和应急响应机制仍存在滞后现象。在部分地区,急救调度系统未能实现信息化管理,急救资源的分配、调度效率低,导致急救响应时间延误。与此同时,院前急救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急救过程中的患者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后续治疗的衔接。
三、推动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国家应出台更加明确和细化的急救服务政策,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明确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加大对院前急救事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对偏远地区和困难地区急救设施的支持,确保急救资源的公平分配。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急救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合法权益,提升急救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医疗急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急救资源,确保急救服务的覆盖面和响应时间。尤其是在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要加强区域间的急救资源共享与协作,建立跨区域的急救资源调配机制。急救资源要注重质与量的平衡,提升急救设备和服务的质量,避免过度依赖资源集中的大城市[2]。优化急救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在基层地区,要通过培训和远程医疗技术等手段,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急救能力,避免资源浪费。
(三)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体系仍有待完善。国家应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急救培训计划,加强急救人员的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提升其临床判断、应急处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针对急救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规划、待遇保障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失,保证急救队伍的稳定性。
(四)急救设备和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和新技术已逐渐成为急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自动除颤仪、移动式CT扫描、远程诊疗技术等已在急救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升急救质量,应鼓励医疗设备制造商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急救设备。加大急救技术的研发投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提升急救效率和准确性。
四、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改进建议
(一)提升偏远地区急救服务水平的途径
为了提升偏远地区急救服务水平,应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向偏远地区提供急救设备、培训资源等,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间的急救资源共享,建立跨区域急救协作机制,确保偏远地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就近大城市的医疗支持。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人员与城市医院间搭建信息桥梁,实时传递患者信息,提供远程诊断与指导,提高急救效率与质量。
(二)增强急救职业吸引力,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人投身急救行业,应从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政府和医院可以提高急救人员的薪资水平,尤其是在基层和偏远地区,制定有吸引力的岗位津贴和补贴政策。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包括职业晋升通道、培训机会、心理支持等,提升急救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3]。进一步,政府应完善急救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其职业安全感和稳定性,减少急救人员的流动性,确保急救服务的连续性与专业性。
(三)加强数字化急救系统的建设,促进技术共享
加快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急救调度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急救资源的调度效率。各地可以建设集成化的数字化急救平台,通过该平台对救护车调度、急救人员位置、患者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同时,急救数据的共享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一环。各地应推动急救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建立跨地区的技术共享机制,让急救人员能够实时获取患者病历、急救指南等信息,以便更快速、精准地做出反应[4]。
(四)提升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
提升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仅能够增强社会整体急救能力,也能在急救现场为急救人员提供有效支持。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包括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急救培训,特别是在高风险区域(如交通繁忙地区、工业区)加强急救意识的宣教。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定期组织急救知识讲座、培训班,推动急救知识的传播。
五、结论
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人员培训、设备创新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加大对偏远地区急救服务的投入,提升急救人员的职业吸引力,推动数字化急救系统建设,增强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可以有效提升急救服务的覆盖面和响应效率。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院前急救服务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安娜,魏强,高飞,等.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院前急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9):1281-1284.
[2]谢明晖.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队伍现况分析与发展研究[J].管理学家,2024(16):61-63.
[3]向珍君,巴依尔策策克,陈志,等.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调研[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4,31(1):7-11,20.
[4]姜红梅,陈尧,彭玲.四川省北川县院前急救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2022,14(1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