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入开启兴趣之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4
/ 2

巧设导入开启兴趣之门

董传静

济南市南山仲宫街道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历史课常被视为副课,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低下。为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应采取多种导入策略,包括设置悬念、实物演示、歌曲引入、抽签提问、生动语言描述、角色扮演、成语故事和图像导入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增进其课堂参与感,提升学习效果。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教学策略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课间活动后,学生的思维常处于亢奋状态,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45分钟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注意力的有效控制,而设置悬念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直接有效方式。

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七课《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德国于193991日突袭波兰,并在1940年春季大举进攻西欧,占领了多个国家,包括法国。同时,日本在1941年也对南洋发动攻击,迅速取得大量领土与人口。短短三个月,德国和日本的猛烈攻势达到了顶峰。

我急转直下,提出问题:德国和日本的下一步进攻是否会愈发猖獗?他们能否真正实现世界霸权?中国是否真的如日本所愿,在三个月内便被灭亡?这样的悬念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迫切想了解真相,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转向新课程。

二、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区组织了35岁以下教师的课堂竞赛,老师们都费尽心思大显身手。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讨论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我花了几天冥思苦想如何设计导入,但由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需要排队等候,实用性几乎为零。

一天骑车上学时,我发现地上有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灵光一现,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标本吗?石器到铁器的变化正是生产力飞跃的体现!我捡起这块石头并细心保存,还从家里拿来一把小锤子,热切期待比赛的到来。

上课时,我从精心包好的礼品盒中拿出石头和锤子,瞬间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惊讶。大家没想到这么熟悉的东西会出现在课堂上。然后,我用一句话导入新课:人类从使用石头作为工具到使用铁制工具说明了什么?这一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拉近了他们与大自然、历史的距离。

三、歌曲导入

音乐是无国界的,所有的人都热爱音乐,学生也不例外。当前最为流行的韩红与孙楠合唱的歌曲《神话》可以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且还唱到了韩国。当时我正好应该讲到《秦王扫六合》一课,正好利用秦朝将军的爱情故事演绎出来的歌曲来导入这节课。班里有一位叫邢兆进的同学歌唱的很投入,音色也很好。一曲唱完让所有同学热烈鼓掌情绪激昂。于是我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提出问题:这首歌所描绘的历史画面的确很美,那历史的真实面目是怎么样的呢?自然过渡,有情有义,有声有色。

四、抽签提问导入新课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而提问的艺术性尤为重要。我采用的抽签提问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设疑,提出问题以制造悬念;第二,搜寻记忆,指导学生思考并寻找答案;第三,讨论,鼓励自由发言和分析问题;第四,抽签提问;第五,老师归纳总结。其中第一步和第三步至关重要设疑时问题应难易适度并具诱惑性,以激发学生思考;抽签要均等,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被抽中的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抽签可用纸片,每张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提问后,将签放回另一个信封。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应被抽中2-3次,至少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答题水平,对每次回答进行打分(不公开),计入平时成绩。提问可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课程进度。

五、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情境

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美感,激发积极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他们在情感的暖流中汲取学习的动力,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吸引学生,引起共鸣,淋漓尽致地抒发历史的魅力,促进师生情感的交融。例如,在讲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场景:多媒体显示香港回归的倒计时,指针一秒一秒地转动。我深情地描述:19976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这一历史时刻。那时的天安门,华灯璀璨,人如潮涌,歌声如潮。在距离1997710时只有10秒钟时,人们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齐声高呼1098……’随着倒计时红色数码的闪动,呼声震荡着神州大地。这是母亲的脉搏,是历史的脚步。通过这种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令人激动的历史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回归的庄严时刻。

六、教师扮演角色导入新课

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示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传人适如其人叙事适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具体的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历史教师强烈的角色意识,要求其应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不应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授历史知识,要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教师只有走进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氛围之中,但要注意语言表述的活泼流畅,把握形体动作表演的分寸,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再现历史,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七、成语导入

中国古代史更加具有这样的特色:由很多成语故事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应运而生,某些课不但可以用成语故事导入新课,而且可以用成语故事导入每一个环节。如《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可以用这样几个成语贯穿全文:秦朝因暴政而亡,尤其是秦二世的统治更为残酷可以用指鹿为马这一成语故事导入全文;由于秦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可以用揭竿而起,斩木为兵这一成语;农民起义的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的起义,刘邦灭秦后是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样用简短的三个成语贯穿本课,既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成语的兴趣。

八、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的开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如果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将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在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以《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为例,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秦始皇图》,图中秦始皇头戴冕流、身着龙袍,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通过他的装束和表情,可以看出始皇帝的雄心、威严与胆略。同学们对秦始皇可能有所了解,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影响?通过这一看、讲、问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课文学习上,求知欲也被激发,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郭戈,李化侠.兴趣测评的回眸与展望[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02):130-143.

[2]韩文生.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26-27.

[3]孟瑜,徐晟.高中生历史课学习兴趣的结构及特点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3,33(04):34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