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4
/ 2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临床观察

唐春荣

江夏区中医院                     湖北 武汉4302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取在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0例为研究目标,并以盲选均分的形式分别入组,将行单一腹部穴位按摩者纳入参照组,将行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者纳入研究组,观察护理效果,统计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数据,整理各项数据后对比组间差异性。结果 经数据统计,患者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数据见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现明显差异。结论 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让患者切实感到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部穴位按摩;隔姜灸;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与久病体虚、劳倦过度、长期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因此,配合有效、有特色的护理非常重要,目的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不适症状。本文探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0例为研究目标,并以盲选均分的形式分别入组,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8-66岁,均数(47.25±2.51)岁;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7-65岁,均数(46.13±2.38)岁;统计学对所有研究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 方法

参照组:腹部穴位按摩,患者按摩前2小时不能进食且需提前将体内尿液排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双腿呈屈曲状态,在腹部涂抹适量的液状石蜡或甘油,然后双手重叠,对患者腹部进行有节律的顺时针按压。按摩力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且感觉穴位周围有酸胀感为最佳,频率每分钟120次,时间控制在3-5分钟,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持续4个疗程。

研究组:腹部穴位按摩联合隔姜灸护理,在参照组干预基础上行隔姜灸操作,护理人员挑选老姜,将其切成直径3-4cm、厚度0.3cm左右的薄姜片,并用缝衣针针刺姜片,让其中间形成多个小孔。将姜片粘在患者的神阙与中脘,点燃艾炷并放置于姜片上,待其燃尽后再点燃下一个。每次灸3-5壮,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2]

1.3判定标准

观察护理效果,统计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数据,整理各项数据后对比组间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使用卡方检验(χ2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在所有的统计测试中,将P< 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50

33(66.00%)

16(32.00%)

1(2.00%)

49(98.00%)

参照组

50

20(40.00%)

20(40.00%)

10(20.00%)

40(80.00%)

X2

4.358

P

<0.05

表2 对比两组护理后中医证候积分(x±s )

组别

例数

胃脘痛

胃脘痞满

四肢无力

纳差

研究组

50

1.16±0.19

1.22±0.35

1.30±0.34

1.33±0.55

参照组

50

2.98±0.36

2.25±0.13

2.32±0.10

2.36±0.33

t

8.452

8.296

9.643

9.59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通过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和通经活络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从而改善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体体表有众多穴位,这些穴位与身体的器官和组织相对应[3]。腹部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可以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经络的疏通有助于气血的顺畅流动,从而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生姜具有辛温无毒的特性,能够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隔姜灸通过将生姜切成薄片,置于穴位上,然后点燃艾条进行灸疗。生姜的温热作用能够渗透到穴位,达到温中散寒的效果,从而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4]

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这一数据表明,采用腹部穴位按摩联合隔姜灸护理的研究组在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临床有效率的提升意味着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胃痛、胃胀、反酸等不适症状得到了更有效的缓解,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这一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腹部穴位按摩联合隔姜灸护理在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医证候方面的有效性。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意味着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等中医证候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验证了该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让患者切实感到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坚,朱莉.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134-137.

[2] 刘丽英. 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0):148-150.

[3]  梁巧梅,莫清梅,李明灯,等. 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改良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0(50):261,247.

[4] 梁巧梅,莫清梅,林桂杏,等. 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改良隔姜灸缓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研究[Z]. 梧州市中医医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