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化系统中医临床思维的脾胃疾病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4
/ 2

基于消化系统中医临床思维的脾胃疾病研究

赵宏真

赵宏真中医诊所  014010

摘要:目的 从消化系统中医临床思维的角度,探索并分析脾胃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以本诊所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诊断方法及结果,同时观察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系病症、肠系膜淋巴结炎、功能性胃肠病症、腹腔脏器良性肿瘤和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中,胃镜、肠镜、B超、腹部CT等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其中,胃镜作为诊断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工具,案例占比最高。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中,重复用药和药量过大问题最为突出。结论 结合中医临床思维,对脾胃疾病的诊疗路径进行优化,并着重在临床上规避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药品使用风险。

关键词:脾胃疾病; 中医临床思维; 诊断手段; 不合理用药; 治疗效果;

引言

消化系统疾病多样且复杂,涉及胃炎、溃疡、胆囊炎等多种病症,其诊断依赖于胃镜、肠镜等多种手段。然而,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影响治疗效果。中医临床思维在脾胃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辨证论治,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全面分析疾病,寻找真正病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明确病程进展和药物选择,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药品风险。本文将以本诊所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消化系统中医临床思维,探讨脾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旨在拓宽诊治视野,改进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针对20226月至202212月期间,在诊所确诊的7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展开。这些患者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确诊方法多样,如胃镜、肠镜、B超等,其中慢性胃炎占比最高,为27.14%,而胰腺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相对较少。在药物使用方面,部分患者存在重复用药、药量过大、用法不当等问题。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我们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症状持续时间、严重度、药物使用情况等,为后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也为中医理论的解读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所有适格的消化内科患者,并进行了全面的医疗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具体确诊方法根据疾病类型而异,如胃镜用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肠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B超用于胆囊系病症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在得出诊断后,我们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以调查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通过分类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如重复用药、药量过大等,并计算其发生率,为后续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了实证依据。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研究主要依据临床诊断准确率和临床用药合理率两个评价指标。临床诊断准确率考察医生首次诊断与确认疾病的一致性,而临床用药合理率则评估医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合理性。对于临床诊断准确率,我们统计了各诊断方法的应用情况,如胃镜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高占比。对于临床用药合理率,我们结合不合理用药情况,如重复用药、药量过大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卡方和百分数详细统计了脾胃疾病的诊断情况,评估了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重复用药、药量过大等。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95%置信区间,并通过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得出科学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2 结果

2.1 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结果分析

对7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病症及诊断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占比最高,通过胃镜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次之,使用肠镜诊断。胰腺炎最少,通过腹部CT及血淀粉酶测定确诊。功能性胃肠病症依赖临床症状判断,腹腔脏器良性肿瘤采用复合性诊断方法。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复杂,诊断方法多样。

2.2 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统计显示,19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占比26.32%。其中,重复用药最多,共5例;药量过大次之,4例;用法不当和配伍不当各3例;药物剂型错误和药物拮抗各有2例。这些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指导患者用药至关重要。

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结果分析(n%

病症类型

确诊方法

例数及占比

慢性胃炎

胃镜

19(27.14%)

消化性溃疡

胃镜

11(15.71%)

溃疡性结肠炎

肠镜

16(22.86%)

胆囊系病症

B超

5(7.14%)

肠系膜淋巴结炎

B超

3(4.29%)

功能性胃肠病症

临床症状

10(14.26%)

腹腔脏器良性肿瘤

腹部CT+内镜+活检

4(5.71%)

胰腺炎

腹部CT+血淀粉酶

2(2.86%)

合计

70(100%)

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n%]

不合理用药

例数

占比

重复用药

5

26.32%

药量过大

4

21.05%

用法不当

3

15.79%

药物剂型错误

2

10.53%

配伍不当

3

15.79%

药物拮抗

2

10.53%

合计

19

100%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一类病因复杂、表现多样的临床难题,其精准诊断与合理治疗对于提升患者健康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7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综合检测与分析,本研究揭示了该类疾病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挑战。慢性胃炎作为首要病症,占比高达27.14%,紧随其后的是溃疡性结肠炎(22.86%)和消化性溃疡(15.71%),这些均与中医理论中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消化吸收与健康状态,维护脾胃功能的正常、保证脾胃运化的畅通对于防治上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药物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依然严峻。重复用药(26.32%)、药量过大(21.05%)以及配伍不当(15.79%)等不合理用药现象频发,不仅可能加剧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例如,重复用药可能导致药效减弱、抗药性增加,使得治疗难度加大;药量过大则可能因医患沟通不足或医师判断失误,对患者的脾胃健康造成二次伤害,影响疾病康复进程。

此外,用法不当、药物剂型错误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源于医院或诊所的制度不健全,临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医师对中药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病因病理理解不准确有关。配伍不当和药物拮抗更是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副作用的重要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脾胃疾病的治疗,必须遵循中医临床思维,即对病因病机的深入辨识、对治法治则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药物性能的合理运用。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避免不合理的自我治疗行为,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此外,强化医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对于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英琪.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11):0016-0019.

[2]王冬.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的临床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5):0057-0060.

[3]王志达.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06).

[4]杨英.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19,(07).

[5]陆佳萍.基于中医脾胃理论的消化疾病管理优势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0):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