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媒体的公益募捐与透明化运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4
/ 2

基于社交媒体的公益募捐与透明化运作研究

柴琨淑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随着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出现许多个人体慈善救助的视频、直播。然而近年来,新媒体慈善募捐领域的一些负面行为令平台募捐信誉大幅下降,对慈善的公信力造成恶劣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使新媒体型公益募捐更好发展,民众募捐时效率和透明度提高,本文将着眼于新媒体公益募捐透明化运作,剖析新媒体募捐领域的痛点和多方协作应用问题,探讨提升群众信任和募捐透明度的有效对策,同时对新媒体与募捐相结合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募捐;公益慈善;区块链技术;多方监管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一种社交工具,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公益募捐领域,社交媒体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募捐渠道,而且对提升公益项目的公众参与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公益捐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和广泛性,更能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屏幕截图 2024-11-21 170535

表1 传统公益、平台公益与新媒体公益的比较分析

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联合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在2024年开展的调研成果中显示,受访者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知晓度整体偏低。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中,八成平台的公众知晓度不足20%,所以与在定向的慈善平台发布募捐相比,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作品或进行直播得到的曝光度更高,筹得资金的可能性更大。但这种新媒体募捐方式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网络主播发布“摆拍式慈善”“表演式慈善”类直播或视频,骗取公众进行打赏获得不法收入,涉嫌诈骗犯罪。爱心无价、慈善可贵,建立公众信任需要新媒体公益募捐的透明化运作。

一、当前新媒体公益募捐领域的痛点

(一)募捐发起比较随意

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没有规范发布募捐型视频的平台规定,关于发起人的身份和资格缺乏进一步辨认,导致任何人或者组织都可以用某种理由制作并发布募捐型视频或直播求打赏,受捐者是否有足够的理由获得捐赠或是否真正想要获得帮助无从考证。某些自媒体博主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博取网友同情和关注来换取流量和粉丝,这种诈骗募捐、随意募捐现象的频繁出现会扰乱公众对慈善募捐的认知,挫伤公众对募捐活动的积极性。

(二)平台管理需改进

平台对慈善募捐类视频没有专门的辨别程序,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需要平台进行分类引流,依靠平台播放量和曝光度计算获得的收益杯水车薪,有一半解决求助人急迫问题的捐款流入平台。面对道德责任感不足的募捐发布者,平台没有设置相应审核环节,任由摆拍视频骗取善款的视频获得点赞打赏。这种无序随意的募捐浪费了社会公众的精力和钱财,甚至打消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阻碍了慈善募捐的健康、良性和长远发展。

(三)募捐过程不透明

新媒体募捐方式在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网络募捐信息不透明、慈善资源信息对接不及时、网络募捐监管的技术手段不健全等。《中国社会公众慈善认知问卷调研报告》显示,在慈善传播内容中最受关注的是“慈善组织的资金使用和透明度情况(49%)。对于项目的执行情况、使用情况披露不全面,捐赠人无法得知募集款项能否按照募捐目的和意愿来使用,在客观上助长了募捐欺诈行为的发生,甚至出现贪污、挪用、侵占的不法行为,导致社会公众对新媒体募捐活动的信任度下降。

二、多方协同应用于新媒体募捐

(一)官方手段

1.官方完善公益募捐的发起标准,防止随意募捐现象。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相关视频发布人的募捐资格。不论组织还是个人都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申请募捐资格,只有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可以发布视频或进行直播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大型募捐。对于提供身份信息、募捐目的等真实信息信息寻求募捐的个人应该放宽准入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后移监管重心,加强善款去向的审查。

2.官方建立约束和管理新媒体公益的专业机构,保证慈善制度的顺利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其首次将个人求助行为与网络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虽然条例规定了监管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可执行的实施细则,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财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之间极有可能发生相互推诿扯皮而不作为的低效现象。且现实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监管部门不可能每时每刻对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个人募捐信息进行全面的监管和审计。国务院民政部门应将监管权力下放至各省市的专业监督管理团队和第三方评估管理机构,内外监管同时到位。

(二)社会监督

1.参与募捐前民众应核实募捐主体的合法性。个体可以通过中国民政部指定的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等官方渠道查询慈善组织的登记信息和公开募捐资格,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对新媒体募捐活动进行讨论和监督。如果发现募捐活动存在违规行为,如欺诈、滥用善款等,民众应向民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举报。

2.加强公益募捐的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慈善意识。《中国社会公众慈善认知问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认为“少数富人的大额捐赠”更重要的受访者占比略高,因此,强化慈善事业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小额捐赠的重要性认知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资源优势,推进新媒体募捐发展,规范网络公益宣传,形成人人参与的慈善文化氛围。

(三)平台整改

新媒体募捐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和技术,平台需要为公益活动配备完整的专业团队,保证其专业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同时引进区块链技术人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平台运行机制,加强组织“区块链+慈善”模式的建设能力。

区块链用密码学技术将加密过的数据以链条方式形成特定的数据区块,交易双方的信息确定后会立即登到双方的账本中进行分布式储存。这种可追溯的交易数据篡改难度和成本极大,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透明性和安全性。同时,区块链是可编程的,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公益慈善过程中资金依赖人工核实和跟踪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屏幕截图 2024-12-11 010359

图1 “区块链+慈善”运行机制

(四)审计推进

如果说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那么项目审计实际上就是公益慈善项目的“免疫系统”。对于公益慈善项目而言,审计要确保捐赠款物日常运作公开透明、管理制度健全、决策民主,安全及时地进入指定账户和地点;重点从救助标准和救助金额两方面审查,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贪污、挪用和浪费行为,确保慈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

三、应用展望

通过官方、社会、平台、审计多方协作的应用,新媒体公益公信力低的痛点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捐赠会更直接、更透明地展示资助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加速社会慈善资源的有序流动,促进慈善财产的高效利用。新媒体募捐将更加安全、透明,重塑公众信任,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梁家宁,商雪颖,汤玥姮. 区块链技术在公益募捐领域的应用研究[J].营销界,2022,(9):23

[2]朱孝冰. 基于社交媒体的公益募捐娱乐化传播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3]杨艳芳.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

[4]金锦萍. 《慈善法》实施后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9(4): 162-172

作者简介:柴琨淑(2004-),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本科生,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

大创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社交媒体的公益募捐与透明化运作研究》项目编号:20241037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