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5
/ 2

试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王鹏

150105198602227832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绿色生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阐述了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的系统性技术,从种子选择到造林后管理,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林业工程的关键环节。研究揭示了苗木培育过程中种子处理、苗圃管理、播种育苗以及苗期管理的科学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移植造林的选址、苗木处理、移植技术和后期管理策略。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技术路径,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造林成效,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苗期管理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背景下,林业工程作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正承载着重构绿色生态系统、修复自然生态平衡的使命。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作为林业工程的核心环节,不仅关乎森林资源的培育,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挑战,如何科学、高效地实施林业工程,已成为当代生态建设亟需破解的关键问题。

1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技术

1.1种子选择与处理

在种子选择时,要确保所选树种具有遗传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点。例如,在新泰市,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可优先考虑如刺槐、侧柏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在选择好种子后,为了确保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需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测量其大小、重量等方式,去除其中的病粒、虫粒和杂质。此外,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种子处理。温水浸泡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通过控制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和发芽率。同时,还会使用药剂拌种,通过涂抹或浸泡的方式,使种子表面附着上一层药剂,从而起到防病治虫的作用。

1.2苗圃地整理与施肥

首先,苗圃地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在整理土地时,必须彻底清除石块、树根等障碍物,确保土壤的纯净。接着进行深耕,以疏松土壤,增加其透气性和保水性。深耕的深度通常根据苗木的根系特点来确定,一般在25~35厘米之间。施肥是苗圃地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施肥可以满足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在施肥前,应先进行土壤养分分析,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确定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一般来说,苗木生长初期对氮肥的需求较大,可以适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随着苗木的生长,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应适时调整肥料配比。

1.3播种育苗技术

为了确保播种的成功和苗木的健康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一是应基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播种时期。例如,春季通常是大多数树种的最佳播种期,因为此时土壤温度适中,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二是确定合适的播种方法。常见的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点播。条播适用于种子较大、发芽率较高的树种,可以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苗床上。三是进行苗床管理。播种后,要通过定期灌溉和松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板结和干旱。要防止杂草滋生,及时除草以保持苗床的整洁。要定期施肥,为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四是提高出苗率。对于出苗困难的树种,应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来提高出苗率[1]

1.4苗期管理技术

苗期管理涉及苗木生长过程中的多个方面,一是间苗与定苗。在苗木生长初期,由于种子发芽的不均匀性和生长速度的差异,苗木的密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间苗和定苗就是在这一时期对苗木进行密度的调整。二是除草与松土。除草是为了保持苗床的清洁,去除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的杂草,确保苗木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松土则是为了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三是施肥与灌溉。施肥是苗木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之一。通过合理施肥,可以为苗木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其健康生长。要考虑到苗木品质的差异性,可选择在种植前施底肥,让肥料在土壤中发酵,对肥量的控制为150克/平方米。灌溉要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来进行,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对苗木造成不利影响。

2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

2.1造林地选择与准备

首先,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可优先考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或需要绿化美化的区域进行造林。同时,应充分考虑到造林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规避并杜绝因造林地选择不当而造成新的生态问题。其次,在进行造林工作前,需进行清理杂灌、翻耕土壤等准备工作,以有效减少培育苗木的生长竞争压力;通过翻耕土壤的方式有效改善造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其土壤肥力;借助设置防火线等安全设施的方式,全面保障造林安全,为后续林业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基础[2]

2.2苗木选择与处理

移植造林过程中,应首选具备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等优势特征的苗木开展造林工作。工作人员应根据林业工程造林目标,参考当地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苗木规格进行造林,以切实提高造林最终成效、提升森林整体品质。在苗木移栽前,工作人员需适当修剪苗木,以促进新根的生长。修剪工作主要包括去除病弱枝、重叠枝和过长枝,确保苗木保持合理的冠幅和根冠比。此外,也应适当处理苗木的根系,并用泥浆或生根粉等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包裹根系,从根本上有效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2.3移植技术

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而言,春季和秋季是相对较为适宜的移栽季节。追根溯源,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充沛,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根系的恢复;秋季则气候凉爽,蒸发量小,也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同时,移栽时应尽量避开高温、干旱或雨季等时间点,减少苗木的应激反应,避免水分流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于小苗,可采用裸根移栽的方式,即直接挖取苗木并带土球移栽;对于大苗,则需采用带土球移栽或容器移栽的方式,以确保根系完整并减少移栽过程中的损伤。在移栽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移栽苗木根系的湿润度和移栽土壤的紧实度,有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之后,工作人员应按照预定的株行距,将苗木定植于造林地中,并确保其根系处于完全舒展状态。定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借此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以促进根系与土壤的紧密结合[3]

2.4造林后管理

除草松土是减少杂草给苗木生长带来竞争压力、改善土壤通气性的有效手段;施肥浇水则是为苗木提供必要养分和水分支持的重要途径;病虫害防治则能在最大限度上保护苗木免受病虫害的侵害,确保其健康生长。在造林后的前几年,工作人员须定期检查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在成活率低的区域进行补植工作,并调整、优化生长不良或树种配置不合理的区域,进而借此全面保障造林成效,切实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随着苗木的生长和郁闭度的增加,林内的光照和养分竞争将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抚育间伐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它有利于改善林分光照条件,促进保留木的快速生长。

3  结束语

林业工程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当下,更将延伸至未来。通过不断优化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我们可以逐步构建更加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展望未来,林业工程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唯有坚持科学、创新的技术路径,方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王明晓,刘明芹,郑桂姿.“双碳”目标下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4,12(01):120-124.

[2]王呈哲,李运涛.简述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新农民,2024,(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