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机关幼儿园莉湖分园 211500
【案例背景】
户外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肢体能力,提升孩子们的体能,发展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刚到户外时,就传来了孩子们好奇的声音。浩浩说道:“这里有好多梯子!”乐乐说:“我要玩爬梯子”随着幼儿对户外游戏爬梯产生的兴趣,我们将围绕幼儿的好奇心开展本次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案例描述】
案例一:木梯初体验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看到这里有梯子迫不及待地想要玩爬梯的游戏了,孩子们纷纷开始了讨论。浩浩说:“我想搭梯子。”我说:“那你看看哪一块放进去比较合适呢?”浩浩和乐乐选择了一块木板,由于木板过重,浩浩大喊:“快要倒下来啦。”我说:“需要我帮忙吗,你可以拿着这里往下抬。”接着浩浩和乐乐一人搬着木板一头,将木板抬到了操场上。只见操场上有很多爬梯,孩子们打算自己动手将木板搭到爬梯来玩。浩浩说:“我们要把这个木板搭到爬梯上去,这样就成独木桥了。”乐乐说:“好,我们要把木板的两端架到梯子上。”浩浩和乐乐将木板小心翼翼地放上了梯子上面,木板成功被梯子架起来了。浩浩说:“哇,搭好了,我们可以玩过独木桥的游戏了。”乐乐看到了地上的垫子说:“垫子还没放过去呢!”接着乐乐将垫子移到了木板下面。过了一会儿,乐乐看到垫子有两层,于是将垫子拿出来,把垫子分开成两个,再次放到了木板的下面。但是由于垫子宽度不够,乐乐又找了一张垫子,将垫子放到了木板下。孩子们的独木桥终于搭建好了,但是木板有一头高一头低,孩子们打算先试试能不能玩,决定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过独木桥。
【案例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创造力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尊重他们的创作意图。”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能够自主进行爬梯的搭建,体现了孩子们对于攀爬的好奇心与兴趣,也通过孩子们的搭建提升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了孩子们的搭建能力。上述游戏中,孩子们运用了1。两人搬木板2。两人搭木板3。两人抬垫子。通过两个孩子合作搭建独木桥的行为,能看出他们面对建构的经验,也在不断推敲中完善搭建成果。幼儿也在与同伴的讨论模仿中,增强了自己与同伴的合作搭建能力,能看出孩子们有了基本对建构的材料探究性以及操作意识。
上述游戏中,能看出孩子们合作意识的不断增强,体现了《指南》社会领域目标3中——5-6岁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不主动求助。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合作,面对游戏的问题通过合作来解决,提升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能力。在整个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在发现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游戏走向,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策略帮助幼儿启发思维,并鼓励幼儿确定建构主题,提升合作意识,完成合作建构。
游戏阶段 | 遇到的困难 | 解决方法 | 结果 |
“酷跑”初体验 | 想放梯架 | 梯子太高不安全 | 昊昊放垫子做保护 |
熙熙不敢玩 | 昊昊指导动作 | 反复练习,动作熟练 |
附表1:幼儿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图
案例二:木梯趣探索
乐乐小心翼翼地在木板上爬行,很快就到达了木板的另一端。接下来是依依,依依按照和乐乐相同的动作缓缓爬到木板的另一端,而浩浩小朋友勇敢地站立,径直走了过去,成功到达木板另一端。孩子们挨个玩着过独木桥的游戏,渐渐地,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爬行到站立起来,玩得越来越熟练。随着游戏的渐渐推进,孩子们尝试将爬梯,木板,垫子和攀爬架相互结合搭建。于是孩子们按照第一次搭建的方式寻找材料,依依和浩浩找来了攀爬架。找到攀爬架以后,依依和浩浩把爬梯往旁边挪了挪,两个小朋友把攀爬架搭到爬梯一端,稳稳当当的。依依说:“哇,搭好了。”另一边的可可想要把木板搭到两个爬梯中间,但是小朋友们太拥挤了,可可说:“小心点,不要砸到你了。”依依听到了后,主动过来帮助可可将木板搭到爬梯上。由于材料不够,浩浩和乐乐再次跑去搬材料,浩浩说:“老师,你可以再帮我一下吗?”我帮助孩子们抬动木板的一边。浩浩,可可,乐乐和萌萌四个小朋友将木板搭到两个爬梯中间。搭好之后,孩子们激动地爬上梯子,进行了组合游戏。
【案例分析】
《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分析游戏材料的特性来探索游戏玩法。上述游戏中,运用了1。多人过独木桥2。两人搭攀爬架3。两人搭爬梯。4.三人搭木板5。四人抬木板。但由于搭建经验不足,难以解决木板滑落的问题。游戏中孩子们虽然聚集在一起搭建,但是搭建时孩子们并没有积极合作,在发生问题时不能够一起面对和解决,体现了孩子合作意识的薄弱。
上述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寻找其他材料来代替先前木板的不平衡性,体现了《指南》社会领域目标2——5-6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游戏中面对木板容易翘起来并滑落,幼儿能与同伴一起重新寻找材料代替先前材料,由不会经过尝试转向会,这正是幼儿合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教师,要能够以支持者的身份参加幼儿的游戏,支持幼儿的搭建成果,鼓励幼儿合作。并及时关注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时投放可操作的搭建材料,使得游戏更加丰富。
游戏阶段 | 遇到的困难 | 解决方法 | 结果 |
“跑酷”升级版 | 游戏太简单 | 难度升级 | 合作建造“升级版跑酷” |
害怕从独木桥掉下来 | 昊昊示范过桥 | 昊昊顺利通过 | |
有危险,恐高 | 继续试探前进 | 反复游戏 | |
木板滑动 | 缓缓通过,重复练习 | 安全通过 |
附表2:幼儿解决问题的四种方法图
行为表现 | 行为背后生长点 |
熙熙害怕过桥 | 独木桥有高度,熙熙恐高,借助同伴合作之力助力恐高的克服,幼儿勇敢意识的增强。 |
木板容易滑动 | 幼儿合作语言助力,多次练习安全通过,幼儿危险意识的增强。 |
附表3:幼儿行为表现及对应背后的生长点
案例三:木梯享畅玩
只见孩子们纷纷爬上梯子,浩浩,乐乐挨个去玩过独木桥和滑滑梯的游戏。只见浩浩从滑滑梯的木板径直走下来,乐乐从滑滑梯的木板上坐着滑下来。依依打算玩过独木桥的游戏,就在依依要踏上木板时,发现木板翘起来了。我说:“诶呀,木板翘起来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尝试拍拍木板试探木板的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并齐心协力将木板重新搭到另一个爬梯上,成功复原了独木桥。过了一会儿,木板再次出现移动,浩浩说:“这个木板被梯子钩住啦,怎么一边高一边低。”这时,孩子们发现第一次用的木板没有卡扣,这一次用的木板有卡扣。接着孩子们一起将木板重新安装位置,在放置的过程中,有小朋友依旧在玩。浩浩说:“你等一会儿,我们要把木板放好才能玩。”乐乐说:“这个木板弄不出来啦。”等到小朋友们都下去之后,孩子们将木板从梯子里拿出来,又跑到了材料室挑选爬梯。在拿完爬梯后,孩子们将之前抽出来的木板重新安到了新的爬梯上,孩子们再次开启了游戏。只见依依用手扶着横梁,一步一步地爬着,很快就过了梯子。浩浩将双脚踩在两边的横梁上,用一只手抓住木板,缓慢地过了梯子。依依说:“我们来玩排队接龙吧。”孩子们一个个用各种方式过梯,然后再重新玩一遍。孩子们高兴地说:“这游戏太好玩啦。”
【案例分析】
在这一次的游戏中,孩子们在先前的搭建经验上继续搭建,提升了孩子们的搭建经验。在面对木板滑落的问题出现时,孩子们能够积极调整分析,体现了孩子们的好学心理的不断增强。在上述游戏中,运用了1。两个幼儿拍木板2。三个幼儿安装木板3。两个幼儿抽出木板4。两个幼儿重新搬木板5。多名幼儿玩过独木桥。幼儿从一开始的玩法探索,到材料搬运以及最后材料的搭建成功,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周围材料,合理地利用环境进行游戏,还锻炼了合作能力。
上述游戏中,体现了《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2——5-6岁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游戏中孩子们在面对木板问题时,能够一起思考、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在合作中发现了木板的平衡性,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加强合作能力,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引导者、观察者和分析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指导与反思,来帮助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探索和学习,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游戏阶段 | 遇到的困难 | 解决方法 | 结果 |
“跑酷”加长版 | 人多要排队等待和堵塞 | 当指挥员 | 缓解拥堵 |
跑酷单调 | 两人合作 | 跑酷加长了 |
附表4:幼儿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图
游戏阶段 | 遇到的困难 | 解决方法 | 结果 |
“跑酷”新创意 | 如何升级跑酷 | 竞赛 | 跑酷设施丰富了 |
不公平怎么办 | 设计两条一样的 | 幼儿开心的竞赛 |
附表5:幼儿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图
【案例思考】
“兴趣”——以幼儿实际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在整个搭建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讨论,来探索搭建主题的由来,从而引出游戏玩法。又经过了幼儿对于游戏玩法的探索,激发了幼儿对搭建爬梯游戏的兴趣,在此兴趣中迸发新的想法,一遍一遍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真游戏”——将游戏真正还给孩子
整个过程具有连续性与创造性。在幼儿探索搭建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与同伴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了集中发展,体现了“真游戏”的进行,大大地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了幼儿专注力。
【案例总结与反思】
1.捕捉闪光点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搭建活动中,应当观察幼儿在语言表达、活动兴趣、持续性、人际交往等不同领域的差异,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擅长领域,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
2.引入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个人发展水平,制定合适的游戏计划,引入教学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搭建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探索搭建材料的特性,做到幼儿“真自主”“真游戏”。
3.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采取“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游戏理念,避免由于教师的过分干预导致幼儿的游戏存在教师“导演”的情况,更多地给予幼儿自主创造的机会。但是幼儿中存在的不足是教师的观察不够全面,由于教师个人精力有限,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幼儿的建构行为,但不能够长期定点观察某一位幼儿,因此幼儿的思想应当更多地以集中分享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以此增加幼儿的游戏体验感。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幼儿在问题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