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人民医院 浙江龙泉 323700
摘要:基于浙江省龙泉县地处丽水山区的区位特点,针对县级公立医院医共体应急能力建设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实地调研龙泉县医共体应急救治体系现状,从硬件设施配置、人员梯队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等特征,对医共体应急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构建分层级应急救治网络和优化院前急救布局及强化区域协同机制等方法,通过建立山区特色应急救治模式,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创新远程会诊平台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医共体整体应急救治水平,为山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医共体;应急能力;龙泉县;山区特色
引言: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医共体建设已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浙江省龙泉县地处丽水山区,辖区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落差大,人口分布分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突出,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医共体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区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保障山区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龙泉县医共体应急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索建立符合山区特点的应急救治模式,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构建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对推进山区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医共体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一)应急设施配置情况
龙泉县医共体现有急救车辆12台,其中负压救护车4台,重症监护型救护车2台,普通转运型救护车6台,配备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等应急救治设备48台套,建立院前急救工作站6个,急救网络覆盖率达到85%。在偏远山区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点8处储备防护用品、救治药品、医疗耗材等应急物资,建立远程会诊中心1个,配备移动超声和移动心电图机等远程诊疗设备24台,实现远程影像诊断和心电图诊断等功能,但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够全面,部分应急救治设备出现老化,偏远乡镇急救站点配置不足,应急设施标准化程度待提高。
(二)应急人才队伍状况
龙泉县医共体急诊科医师32名,护士56名,其中急诊专业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6人,建立院前急救专业小组5个,配备急救驾驶员24名。开展急诊专业进修培训,选派医务人员赴省级医院进修学习,组建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涵盖心内科和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等专业,设立应急救治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应急救治技能培训和考核,但专科医师数量仍显不足,高级职称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较大,基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能力参差不齐,人才梯队建设仍需加强[1]。
(三)应急预案执行效果
龙泉县医共体制定应急预案12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等专项预案,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统一调度和分级响应机制,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2023年共启动应急预案16次,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486例,应急救治成功率达92%,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成员单位间协同配合不够默契,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应急物资调配效率有待提升,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需进一步增强,远程会诊系统使用率不高,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预案执行效果需持续改进。
二、应急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一)应急救治网络建设
基于龙泉县山区地形特点,构建"县域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三级联动的应急救治网络体系,在县域医院设立应急救治指挥中心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急救资源共享,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区增设急救工作站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在偏远乡镇建立应急救治分中心,实现就近救治,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完善转运网络布局,优化救护车配置,在地形复杂区域配备越野救护车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建立院前急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急救车辆GPS定位,优化救援路线,加强县域医院与周边地区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协作,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在各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站点配备基础急救设备和人员,构建基层急救网络[2]。
(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围绕龙泉县医共体应急救治需求,建立分级储备、统一调配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在县域医院设立中心库储备呼吸机、监护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和应急救治物资,在各乡镇卫生院设立分库储备基础医疗物资和应急药品,建立应急物资动态补充机制,定期盘点库存,更新临期物资。建立应急物资调配机制,根据各地区应急救治需求,合理调配物资储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细化物资品类和储备数量,保障应急物资储备科学合理,建立应急物资互助机制,实现区域内物资调剂共享,在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地区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提高偏远地区应急保障能力,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场所建设,配备恒温、防潮等设施,确保应急物资完好。
三、应急能力长效机制构建
(一)远程救治平台搭建
针对龙泉县山区地形复杂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搭建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指导为一体的远程救治平台。建立云端数据中心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等医疗信息共享,应用移动急救应用程序实现急救车辆实时定位、路况监测和急救路线规划,在山区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保障远程会诊信号稳定,通过5G技术支持实现远程手术指导和危重症远程会诊,搭建移动远程诊疗平台,为偏远山区患者提供及时诊疗服务,建立远程心电图和影像诊断专家库提供24小时远程诊疗支持。
(二)区域协同机制完善
围绕龙泉县山区医疗特点,构建县域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急救呼叫系统,实现就近调度和快速响应,健全转诊网络,制定转诊流程和标准,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分工。建立区域医疗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掌握各医疗机构床位和设备使用情况,设立区域医疗协同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危重症患者转诊效率,建立区域医疗技术协作机制,开展定期业务交流和技术指导,整合区域内急救资源实现设备、人员、物资共享互补,构建区域内重点学科联盟,提升整体救治水平[3]。
(三)应急演练制度优化
针对龙泉县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应急演练方案,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开展实战化演练提升应对复杂环境下应急救援能力,设置多种应急救援场景,包括山体滑坡和道路中断及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的救援演练,开展跨区域联合演练,提升区域协同应对能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应急救援模拟训练系统,提供逼真的演练环境,定期组织应急救治技能竞赛,提升医务人员实操能力,开展针对性演练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结合季节特点和病种特点,有计划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建立演练考核评价体系,将演练结果纳入绩效考核,通过案例回顾和经验总结持续改进应急演练方案。
结语
通过对浙江省龙泉县医共体应急能力建设实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从应急救治网络构建和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及远程救治平台搭建等方面入手,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应急救治模式,实践表明建立分层级应急救治网络,优化院前急救布局,加强区域协同机制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医共体整体应急救治效能,后续还需要在远程会诊平台应用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共体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燕,王斌斌. 公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探究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 (25): 146-149+157.
[2]王明,杨宝贵,李晓娟,等. 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现代医药卫生, 2022, 38 (13): 2321-2326.
[3]闵锐,谢婉银,方鹏骞. 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发展思考及路径分析 [J]. 中国医院, 2021, 25 (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