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公司来宾忻城供电局 广西来宾 546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有了很大进展,电力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电力储能网络是指将电力储能电站或组件并入电力系统后形成的统一可调度组网,既是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重要支撑,也是电力系统运行环节的组成单元。本文首先分析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次探讨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直接影响,最后就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措施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能源;电力;数智化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数字技术与智能化进程紧密结合、加速迭代升级,正深刻影响着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数智化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数智化转型浪潮下,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驱动电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智化与科技、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成为锻造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也将助力数智化转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能源电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在我国九大战新产业的建设部署和六大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发展方向上均有不同程度体现。需要关注的是,一方面,能源“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光伏组件)既被看作新产业,也是需要产能优化的关键产业。以光伏为例,2023年,光伏组件价格降幅近50%,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很多战新产业是“未见市场,已成红海”。以可持续燃料为例,2023年,我国合计新增规划绿氢产能超过600万吨/年,绿醇和绿氨产能分别超过2043万吨/年和796万吨/年。尽管在当前交通运输业减碳背景下,下游传递出对可持续燃料的需求信号,但需求端市场空间充分释放仍面临应用场景有限、绿色认证困难、工艺技术待完善、成本造价高昂等几大难关,行业目前出现了需求端未释放、供给端先内卷的局面。
2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直接影响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了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耗能向低碳高效的模式转变。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的生产与使用方式,促使能源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的突破,提高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发电端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推动传统高能耗产业向绿色低碳化升级,优化能源需求结构,加速了能源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措施
3.1预防导向,加强电力储能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严格落实流程岗位安全责任,协调权属权限与实际工作任务差异,警惕疏忽大意导致的管理漏洞,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加强入市企业监管,建立行业标准,要求其建立维护清单和定期进行安全报告,防范空壳企业的非正当竞争对安全基准的破坏。
3.2“数智化+劳动资料”的创新驱动机制
在“数智化+劳动资料”的电力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模式下,劳动资料将实现智能化升级,并逐渐拓展到数智技术与电力产业的融合机制之中。能源电力领域的新型劳动者积极应用新型劳动资料深刻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上,正逐步驱动着电力部门转型,改变着整个能源电力行业的面貌。数据、算法、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成为盘活电力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资料,贯穿于新型劳动者灵活使用新型劳动资料的各个环节。其中,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资料,具备虚拟性、非竞争性、排他性、规模报酬递增性等特性,能够与其他劳动资料有机融合,展现出更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例如,人工智能以数据作为基础“燃料”,以算力作为高效运行的支撑,不仅能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模型等实现智能预测、优化、控制和调度,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电力企业制定更合理的交易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在电力技术革命性突破方面,先进传感器、智能电表等劳动资料实现了电力数据的高精度实时采集。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电力系统模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和优化,为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其次,在电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方面,智能监控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等劳动资料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促使电力从业人员更多地投入到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领域,还能通过对能源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效率,实现电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最后,在电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数字平台、能源互联网等新型劳动资料的出现,促进了电力产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能源电力数据,实现电力系统多能互补,推动了电力产业从单一的电能供应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同时,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交易平台和智能合约技术,有助于重塑电力市场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3.3统筹推进前沿领域探索和传统主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及时将新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组织开展新业态创新培育工作,着眼关键领域,适时出台重点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进而以一域带全局,推动传统主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升级转变,形成创新策源、示范带动、产业承载的多层次发展格局。3.4长效治理,深化电力储能网络安全合作路径鼓励企业与国际社会开展技术合作,发挥清洁能源技术优势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积极推进区域试点,探索不同地形下低成本低门槛的电力储能技术,丰富网络安全风险应对库,提升网络安全建设能力。签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跨国跨地区储能系统合作,分散系统风险节点。
3.5加强产业协同联动,推动能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新质生产力加强能源智能管理,构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政府应推动能源电力系统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鼓励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同步推进。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促进能源科技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实现低碳、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能源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具弹性和应对能力的现代能源系统。上述举措将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在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显著优化了能源结构,从而间接加速了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化转型。此外,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区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新质生产力在中部地区的作用最为显著,该地区能源转型的潜力大、需求强烈,且政策支持力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智刚,康重庆.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8):2806-2819.
[2]张国兴,冯祎琛,聂龑.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政策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
[3]邹才能,李士祥,熊波,等.新能源新兴产业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J].石油学报,2024,45(6):8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