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02
/ 2

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钱健霞

江苏国创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水质监测是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当前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水质监测技术呈现出创新化的发展样态。不同技术手段具备不同的应用优势与应用特点。本文将以此为背景,简单介绍常见的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对各类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实践及应用优化加以深层次探讨,旨在辅助相关领域把握不同技术的应用要点,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

关键词:河流;水质监测;水环境保护

前言: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工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水质污染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类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威胁生态平衡,也会影响人类生存。因此,加大河流水质监测与管理力度具有较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河流水质监测工作中,为更进一步了解水体中的污染情况,建构针对性水环境管理保护方案,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1常见河流水质监测技术概述

1.1理化监测技术

理化监测的原理体现在以分析水样理化性质的方式,对水质情况加以评估判断。化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都隶属于这一范畴。

首先,化学法的操作难度相对偏低,也是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类理化检测技术。工作人员可通过该方法对水样中的溶解物质进行处理,以定量及半定量分析的方式判断化学性质,进一步了解污染物浓度并对水质的情况加以分析评级[1]

其次,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原理主要体现在电化学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水样中特定离子的电位变化加以判定,通过这一方式了解水体中离子浓度,如氨氮离子浓度、硝态氮离子浓度,以判断离子浓度的方式对水质污染程度加以分析。

最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指的是对水样中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以判断各类金属元素的浓度。在利用该监测技术进行水质监测时,工作人员还需运用到专业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此外,该技术的应用局限性相对较强,多用于测定Zn、Fe、Pb、Cd一类重金属元素。

1.2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的原理体现在以生物个体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为主要对象,通过观察其对于环境污染变化所形成的敏感反应,进一步判断水体的污染情况[2]。相较于其他常见河流水质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的长期性、敏感性特征更加明显。在生物监测范畴,较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生物指数法。工作人员需要对水中底栖生物的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如种类数量、生态种数。通过这一方式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及污染情况,也可辅助建构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水环境保护方案。

二是种类多样性指数法。借助该方法,工作人员可充分了解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与均匀度,以进一步判断生态系统的营养状态,也可辅助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实时监测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撑。

2水环境保护中河流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实践

2.1评估水环境质量

首先工作人员需运用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初步判定水体的化学特征与理化特征。在此期间,需着重关注的参数体现在三方面,分别为水体的溶解氧、水体的浊度以及水体pH值。通过溶解氧判定,工作人员可对水体生态健康形成初步衡量,分析水体是否存在富氧情况或缺氧情况,也可及时察觉水体中存在的各类有机污染物状态;通过浊度判定,工作人员可以充分了解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以进一步衡量水体浑浊情况;通过pH值判定,工作人员可了解水体的酸碱性,并进一步分析水中物质的溶解情况及生物生长情况。其次,工作人员可利用监测技术着重监测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以及多样性,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以该生态学指标为分析标准,进一步了解水体是否健康,生态是否平衡,以确保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开展。

2.2追踪污染源

利用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工作人员可实现水环境中污染源的准确追踪与精准识别,辅助其建立更加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有效维护水环境质量。

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测定,综合判断其中的重金属、无机盐及有机物污染情况,在此基础上实现污染源的基本识别。比如,其可以通过检测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判断周边是否存在工业废水排放问题,进一步界定污染源的位置。

其次,工作人员可通过水质监测技术对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加以测定,以判断水体污染程度。必要时,还可适当引入遥感技术,以获取更加丰富、分辨率更高的水域信息,以监测遥感图像中的水体颜色及反射率等方式,对污染物类型及浓度加以测定,提高水体监测的动态性与持续性[3]

2.3预防突发事件

预防突发事件也是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大重点,而该项工作的落实得益于水质监测技术的合理运用。

首先,工作人员可合理架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并安装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监测设备,以实现污染物浓度的实时监测以及数据的精准传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监测系统发出的警报,及时判断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快速采取对应应急举措;其次,工作人员可利用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实现水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及动态预警,以远程监控系统实时判断水环境变化趋势,综合评估整体质量对潜在污染源及风险点加以识别,达成突发事件的精准防控。

3水环境保护中河流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化

3.1注重水源取样

    做好水源取样是水环境保护中河流水监测技术的应用要点之一。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潜在污染源、地理特征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选择的采样点具有代表性,有效规避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展开全面的考察与准备工作,能够认真观察并记录水体的基本信息,如流速、气味、颜色、水深等等。同时,也要重点识别并标记潜在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部位;再者,采样期间,需要生成完备的采样流程及规范,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采样设备,对采样的深度及位置加以精准控制,避免产生操作误差;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做好水样保存工作,确保使用的存储容积符合相关标准。并对水样进行标识,生成完整采样记录表。

3.2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河流水质监测网络系统,有助于更进一步体现河流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价值,达成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安全的根本目标。

一方面,在建立监测网络时,需要展开全面的调查,能够合理设定监测点。例如,需充分考量河流的地理特征、污染问题的分布状态以及水流的动态,确保所选择的监测点能够生成具有参考价值的监测数据。例如,可在河流的关键位置布设监测站点,如河流源头、河流中游或河流下游,以确保能够对不同水体类型形成全面覆盖。此外,还需要在河流支流及进出口部分布设监测站点,以更进一步了解水环境的污染来源。

IMG_256

图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构成

另一方面,需适当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及监测技术,打造完善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这一方式,对各类监测数据形成精准记录与分析,达成实时且具有自动化的监测效果,大大提高技术的应用成效与整体监测工作的综合效率。

结论:结合文本分析来看,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可运用的河流水质监测技术比较丰富。如理化监测、生物监测。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监测效率。工作人员需要把握技术的应用要点,能够灵活运用河流水质监测技术,对水环境的质量加以评估,精准追踪污染源并预防突发事件。此外,工作人员也应加大水源取样工作的关注力度,能够打造完善监测网络,以达成维护水体生态平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瑞.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 36 (06): 148-150.

[2]彭菲,梁琳,李志文,等.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东北水利水电, 2024, 42 (06): 32-33.

[3]杨茗涵.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 5 (16):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