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001198803270821 湖北省 441300
摘要: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其创新的关键在于党的引领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实践的推进,我国已经实施了数轮行政体制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单纯的“划桨”角色,演变为同时承担“掌舵”、“服务”等多重职能的复合型角色。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推行简政放权、管放结合、服务优化,从而减轻了对社会事务的直接控制。原本政府独揽的社会事务管理模式,已逐步演变为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治理。这种转变不仅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合理化,而且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增强了社会整体活力。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
1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运行逻辑
1.1基层党建引领的内在动力
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展现出了其特有的时代风貌,这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的多样性、民众利益和诉求的多元化,以及治理范围和权责边界的明确化等多个方面。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社区治理在多个维度上的深化实践,例如“街—社,居委会—社,社—社”,也使得它逐步成为国家治理与居民生活之间的一座关键桥梁。[1]但由于社区结构复杂性,参与主体多样性,治理要素分散性等特点,传统单一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区治理需要,不能全面协调与整合各类资源。
在基层社会治理各主体中党的基层组织以其分布广,组织严,凝聚力强等特点,在政治上与组织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优势是任何治理主体都不可比拟。党的基层组织同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最广泛、基层工作经验最丰富,为“党建加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提供强大内在动力。
为此,在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下,在创新城市社区治理中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必须以党建引领为社区治理重点策略,确保社区治理进程始终坚持社会治理正确方向,从而保证人民利益得以实现,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1.2基层党建引领的功能及组织创新
在国家治理深水区,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全局调度社会资源,对接多元公共利益需求和引导多元治理行为等关键作用。具体而言,要求全面激活社会治理实战条件下基层党组织整合观念,整合活动,整合人才和整合文化的能力,为思想道德风范助力、社会组织内组织架构与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不仅有利于执政党领导力的提升,而且为社会协同网络建设和社区治理革新走向正确方向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党建主导型社区治理的核心是把党的建设及其规则,目标贯穿于社会各阶层及其行为之中,保证党组织及其党建目标能主动适应和主导社会结构变化,并在与社会交往中不断加深自身的核心影响力。[2]一方面通过街道党工委这一平台把党员切实纳入到群众管理或者服务组织中来,使党组织的职能与社区组织无缝衔接;另一方面,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事实上建构起彼此合作的社会网络,从而为横向联结,参与协商和网络化管理机制的确立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考虑如何以社区党建同时达到凝聚力与广覆盖双重目的,妥善处理好党建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格外关键。
2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2.1加强党建引领,增强政府服务属性
在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下,政府职能从“指令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党应该发挥领导、指导和组织作用,对政府和公职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减轻社区组织毫无意义的干预。从文明建设、疫情防控和环境卫生的角度来看,政府应激发社区组织的工作热情,比如通过任命楼长、实施经济和政策激励,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和居民的责任感。[3]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居民满意度。在教育方面,政府应增加中学数量、提高升学率,并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其教育成果能平等进入就业市场。从医疗角度来看,政府需持续推进医疗改革,降低费用,简化报销流程,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大众。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更加便民、更加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通过融入文化符号和红色故事,政府可以塑造兼具历史深度和现代特色的城乡新风貌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城市名片”。同时,政府应加大博物馆,科技馆和体育馆的建设力度,实现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
2.2,聚焦人才建设,打造党群服务阵地
首先,提升基础架构,培育人才队伍。习总书记曾强调:“中国的未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强化人才队伍是提升治理效率的关键,也是精细服务的前提。某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才库,并启动“雁阵培养”计划。[4]通过严谨的考核和推荐,选出一群优秀人才纳入库中。通过角色互换和结队子等创新方式,培养新干部力量,挑选出“领头雁”,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同时,建立社区实训基地,组织各类培训和评选活动,旨在“选树一批,带动一片”。
其次,注重示范引领,完善服务网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治国利民为本”,服务民众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民生、温暖人心,需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上展示真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某区政府投资兴建面积约1400平方米党群活动中心、创建面积750平方米社区党群驿站、对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更新,成立区域志愿服务联盟平台和“微驿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集约化,便利化服务。同时将“党群服务圈十五分钟”拓展到新老就业群体,使区级党群活动中心融党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群众文体活动为一体,以满足党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3完善治理机制,创新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联动机制。网格化治理是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构建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治理的衔接互动机制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某区已建成单元网格573个,形成网格党支部364个和网络党小组239个。除此之外,还为其配置了573名全职的网格员,从而构建了一个广大的"红色网络"。该网络涉及养老、就业、优抚、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民生领域,实现了民生事项的"实现了多种网络融合,单一网络统一管理",提高了联动效率。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公证、仲裁以及法律援助等多样化的服务已经延伸至社区级别,这包括在区域、街道(镇)以及社区三个不同层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和法官工作站的建立。鼓励司法核心团队深入社区,并探索了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即"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社区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通过司法宣传周的各种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常识,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借助政府的购买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招募、众筹的资金注入以及"空间换服务"的创新方式,成功地推进了"红色志愿服务等等"的发展,并构建了"红色社会组织等等"。除了上述措施,还增强了在职党员为大众提供服务的意识,并将他们纳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从而使得"双报到、双服务、双汇报"的制度成为了一种常态。[5]
三是健全治理和应急机制。为更好地解决群众需求,应对突发情况和决策社区发展方向,推行区直为重点的基层帮扶运行机制;以及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创文创卫,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等重点任务。还在该区域内大力推广了名为"红管家"的市民端应用程序,利用智慧社区的数字化技术,为党群和社会提供服务、民生服务和政务服务整合在一起、紧急应对措施已被纳入"五个应用中心",确保了区域、街道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三级联动,这为全天候的"民呼我应"活动提供了坚固的后盾。
3结语
社区治理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扮演着城市管理的基本角色。此过程非短期可蹴而就,而应通过与民众的深度交流,实现全面的服务覆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纠错,优化治理手段;并依赖社会与政府的共同助力,增强治理效率。城市发展的日益成熟要求社区具备应对紧急情况并迅速恢复的能力,这是衡量治理效率的关键。因此,强化韧性社区的建设,凝聚民众之心、汇集民智、促进发展,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城市经济、城市建设、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丁云,杨迎.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探析[J].三晋基层治理,2020,(03):42-46.
[2]李永胜,张玉容.基层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问题及创新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05):112-118.
[3]黄亚萍.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6):71-73.
[4]陈家发.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社区治理[J].中国物业管理,2020,(05):14-15.
[5]张安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现代交际,2020,(0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