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于临床因素、影像因素、临床联合影像因素的预后预测模型,以期寻找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最优的预后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 h内并于治疗前接受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MRI资料及一般临床资料。患者预后采用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筛选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影像预测模型及临床联合影像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对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7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为35例,预后不良者为36例。多元逻辑回归临床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1.071;95% CI:1.010~1.135;P=0.022)、入院NIHSS评分(OR=1.225;95% CI:1.099~1.366;P<0.001)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为0.810 (95% CI:0.709~0.91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71.4%。回归影像因素结果显示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 (OR=4.037;95% CI:1.241~13.136;P=0.005)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为0.862 (95% CI:0.772~0.95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94.3%。回归临床联合影像因素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57;95% CI:0.998~1.341;P=0.043)、HIR (OR=6.669;95% CI:4.817~15.051;P=0.009)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最高,达0.905 (95% CI:0.830~0.979),其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82.9%。结论临床联合影像的预测模型优于临床模型、影像模型,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的预测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的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61.3±2.9)岁(范围57~67岁);右肩7例,左肩3例;7例患肩为主力侧。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4.0±13.5)个月(范围1~48个月),2例有外伤史,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手术。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时行MR检查,评估阔筋膜补片桥接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转归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可重建水平力偶,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年ASES评分为(92.2±3.5)分(范围88.3~98.3分)、UCLA评分为(31.6±2.0)分(范围28~34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2±5.4)分(范围78~93分),均较术前[分别为(32.7±16.2)分(范围15~75分)、(9.8±4.9)分(范围6~23分)、(32.4±15.7)分(范围14~72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4,P=0.000;t=12.111,P=0.000;t=8.948,P=0.00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6±0.5)分(范围0~1分),较术前的(6.4±1.3)分(范围3~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6,P=0.000)。术后2年MRI显示9例患者阔筋膜补片同肩袖残端愈合良好,1例发生再撕裂并出现补片吸收现象。10例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力弱(3~4级)。结论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自体阔筋膜补片通过桥接可以与肩袖组织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