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骨折病人采纳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实验起止时间,以该期间收治骨折疾病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涉及人数共计80例,依据实验要求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及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观察组),对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归纳,利用统计学系统完成分析比对,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骨折疼痛指数、骨关节活动指数、骨折肿胀指数、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显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0.05,有可比性。结论:骨折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缓解肿胀及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0例,从患者入院到术后转出重症监护室期间进行同步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0例和病例组20例。搜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手术史、脑血管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等基线资料,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手术史、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手术史、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96、19.500、6.980,P均<0.05)。结论年龄、心脏手术史及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ARDS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道不适的影响。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7例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3例,女32例,男21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年龄(58.85±3.12)岁,采用普通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方式;观察组54例,女30例,男24例;年龄范围为49~66岁,年龄(59.01±3.15)岁,给予HHFNC。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水平、呼吸道不适症状、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90.26±6.62)mmHg(1 mmHg=0.133 kPa)、氧合指数为(312.24±12.52)mmHg,较对照组[分别为(86.28±6.98)mmHg、(280.24±15.28)mmHg]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3.26±1.26)mmHg,较对照组[(34.25±1.98)mmHg]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24 h、48 h后口腔鼻腔干燥评分为(4.25±1.23)分、(2.26±0.62)分,咽喉疼痛评分为(5.33±0.26)分、(2.26±0.32)分,较对照组[分别为(5.36±1.21)分、(3.28±0.98)分,(6.29±0.29)分、(3.25±0.38)分]低,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为(60.25±6.36)分、(82.65±3.26)分,较对照组[分别为(56.02±6.28)分、(75.25±2.98)分]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26%(5/54)、二次插管发生率7.41%(4/54),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4.53%(13/53)、22.64%(12/53)]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HHFNC可调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水平,改善呼吸道不适症状,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