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机电工程发展也十分快速。在我国各个行业中都开始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运用,能够有效促进相关领域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于科技投入较高的领域,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目前,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经济总量日趋增长,为了保持这一发展趋势,就需要对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平进行提升,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实现高效高质的发展。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在保护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 标签: 电气 自动化 机电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各行各业的普遍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工程中是主要技术。随着电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电气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尤其是目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融合发展,能将电气领域推动到智能化的层次。但是在当前的发展中,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应用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功能开发以及技术提升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当前电气行业的发展中,智能化技术与电气工程的融合应用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重点。为了实现电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对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从而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必须正确理解智能化技术,并根据现实条件,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而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 标签: 智能控制技术 机电控制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高钾血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和预后,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提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高钾血症患者〔年龄≥18岁,血清电解质检查钾离子(K+)浓度≥5.5 mmol/L〕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降钾治疗措施及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高钾血症患者579例,其中男性310例(53.5%),女性269例(46.5%);中位年龄64(22)岁;轻度、中度、重度高钾血症患者分别有317例(54.7%)、143例(24.7%)、119例(20.6%)。499例(86.2%)患者接受了降钾治疗,共有44种降钾治疗方案,其中糖+胰岛素(I+G,61.3%)、排钾利尿剂(Diu,57.2%)、碳酸氢钠(SB,41.9%)、钙剂(CA,44.4%)在急诊科较常用,糖+胰岛素+钙剂+排钾利尿剂+碳酸氢钠(I+G+CA+Diu+SB)四联降钾治疗方案是急诊科最常用的降钾方案。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水平越高,联合降钾治疗比例越高,血液净化(HD)比例越高(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联合降钾比例分别为58.4%、82.5%、94.8%,HD比例分别为9.7%、13.3%、16.0%)。随着降钾治疗种类增多,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增高,6种降钾方式联合治疗患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达100%。不同降钾治疗方式中,HD治疗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最高,达93.8%。579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11例(19.2%)。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死亡风险高〔风险比(HR)=1.757,95%可信区间(95%CI)为1.155~2.672,P=0.009〕;血钾降至正常(HR=0.248,95%CI为0.155~0.398,P=0.000)及使用Diu(HR=0.335,95%CI为0.211~0.531,P=0.000)的患者死亡风险低。结论急诊降钾治疗方案异质性较大,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钾血症患者病死率高,血钾降至正常的患者病死率低。

  • 标签: 高钾血症 急诊 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前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血氧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的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期间进行NIRS监测的观察性研究,并排除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的研究。两名作者评估纳入文章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效应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进行标准化。结果本综述纳入22项观察性研究,共计3 578例患者(304例患者发生院内CA,3 274例患者发生院外CA)。研究发现患者的NIRS rSO2初始值(SMD=0.72,95%CI: 0.50~0.94)、平均值(SMD=1.12,95%CI: 0.86~1.37)和最高值(SMD=1.86,95%CI: 0.77~2.96)均与患者发生ROSC相关,ROSC组具有较高的脑氧饱和度测量值。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发生CA患者,其NIRS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均有关联性(SMD=0.94,95%CI: 0.68~1.19;SMD=1.65,95%CI: 0.85~2.45),院外发生CA患者与院内发生CA患者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不管是院内还是院外发生CA,恢复ROSC的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的NIRS脑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非ROSC患者,其中平均NIRS rSO2测定值与ROSC具有相对较强的关联。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气道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气道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气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气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气道评估时预测困难气道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气道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困难气道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气道。

  • 标签: CHANNEL流程 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 评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效果是临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分析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明确且接受成功PCI术的ACS患者203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存在70%及以上狭窄,分为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n=72)和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组(n=13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2 h ECG,利用动态学习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生成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以术前为心肌缺血,术后为非缺血,利用10次10折交叉验证训练支持向量机生成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及CDG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支持向量机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对心肌缺血的预测准确率73.61%、敏感度84.72%。患者CDG在PCI术后由散乱转变为规整,CDG指标显著降低(P<0.001):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90.28%(65例)患者,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患者组中79.39%(104例)患者的术后CDG指标较术前降低。结论本研究利用动态学习获取的CDG可直观、较为有效评估PCI术前后的心肌缺血变化,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动力学图 动态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分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执行经验,并观察其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进行急救培训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记录学生人数、出勤导师数量、心肺复苏(CPR)培训模型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培训模型的使用次数。将培训学生按3个学龄层次由浅到深增加授课内容及深度:小学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小动画、AED和海姆立克手法演示、CPR训练,用时40 min;初中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及简单处置、CPR及AED的应用、CPR训练、跟学AED及海姆立克手法等,用时90 min;高中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及正确处置、院外心搏骤停(OHCA)的识别、CPR及AED的要点、CPR及AED操作练习、海姆立克手法及止血包扎等,用时120 min。课程结束后,小学生采用志愿考核;初中生仅小班制需考核,大班没有考核要求,仅进行展示;高中生则须全部强制性考核。收集不同层次学生急救培训基本情况,比较不同层次学生CPR及AED培训模型使用情况、急救相关比例分布情况、急救培训考核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200期急救培训中共有12 896名学生和2 086人次培训导师参与,共使用8 557次CPR培训模型及8 493次AED培训模型,每场学生平均(65.27±5.61)名,需要(10.52±10.43)名培训导师和(43.09±19.06)个CPR培训模型及(42.77± 18.61)个AED培训模型。学生与培训导师的比例为1∶(6.07±1.47),学生与CPR培训模型的比例为1∶(1.54±1.02),学生与AED培训模型的比例为1∶(1.54±1.03);最终有10 494名学生参加考核,考核参与率为81.37%;10 114名学生通过考核,考核通过率为96.38%。分层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比较,初中生平均每场培训人次明显增加(名:69.94±8.77比58.69±6.12,P<0.05),高中生平均每场培训人次明显减少(名:57.35±5.79比58.69±6.12,P<0.05),初中生培训导师比例明显降低(5.94±1.39比6.48±2.02,P<0.05),初中生和高中学生的考核率明显升高〔81.07%(6 667/8 224)、100%(2 313/2 313)比64.18%(1 514/2 359),均P<0.05〕,通过考核率明显降低〔95.47%(6 365/6 667)、96.88%(2 241/2 313)比99.60%(1 508/1 514),均P<0.01〕,这可能与小学生考核难度较低和志愿性考核比例低等原因有关。结论分层次进行中小学生急救培训对提高培训效果具有可行性,课程设置内容应由浅至深,同时应配置足够培训导师和培训模型。

  • 标签: 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建设"宝安模式" 中小学生急救培训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仪 培训导师
  • 简介:摘要肺复张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干预措施,对改善氧合和降低病死率都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肺复张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复张效果的评估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已有多种手段可用于评估肺复张效果和预测复张能力,包括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超声、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EIT),以及呼吸力学参数。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CT和EIT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局部组织变化,但存在转运风险、量化过程复杂等缺点;肺部超声对复张效果的敏感性较高,但准确性不如CT;而各种呼吸力学参数可以用于总体肺功能的评估,但无法监测局部组织的变化。因此,为实现准确有效的肺复张评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不张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的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OR=1.11,95%CI(1.07~1.16),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OR=2.20,95%CI(1.08~4.49),P=0.03],糖尿病(OR=2.33,95% CI(1.23~4.42),P=0.01),24 h入量>3 L(OR=3.10,95%CI(1.17~8.25),P=0.0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HR=1.45,95%CI(1.08~2.03),P=0.04; AKI2-3期HR=3.15,95% CI(1.49~4.81),P=0.03]。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的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急诊科 发生率 预后 容量 APACHE Ⅱ评分 血管活性药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的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 072)和11.8%(129/1 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死亡(OR=2.17,95%CI:1.04~4.57,P=0.040)及再出血(OR=2.32,95%CI:1.19~4.53,P=0.013)的风险更高。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再出血率 既往出血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end tidal CO2, ETCO2)的变化特点,探讨急诊ETI后监测MAP和ETCO2对早期预测严重循环崩溃(cardiovascular collapse, CVC)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顺序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急诊ETI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ETI后5、10、30、60和120 min MAP和ETCO2的数值。根据患者急诊ETI后是否发生严重CVC分为严重CVC组和无严重CVC组。对两组MAP和ETCO2的数值进行组间相同时间点和组内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并将ETI后MAP与ETCO2的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 MAP及ETCO2对严重CVC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研究患者116例,其中75(64.7%)例患者ETI后发生严重CVC,严重CVC组中以男性和高龄患者居多。严重CVC组急诊ETI后5、10、30、60、120 min MAP和ETCO2的数值明显低于无严重CVC组。两组MAP和ETCO2在急诊ETI后5~30 min表现为同步下降,在ETI后30 min达最低值,其后至ETI后120 min表现为同步回升。ETI后MAP和ETCO2两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rs=0.653, P<0.01)。ETI后5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6,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72 mmHg(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87.8%)。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5,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5 mmHg(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90,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67 mmHg(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7,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3 mmHg(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8.0%)。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的MAP和ETCO2中任意两个指标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TI后严重CVC患者早期即有MAP和ETCO2下降表现,但识别滞后和干预不足可能与CVC的发生发展有关。ETI后早期MAP和ETCO2对预测严重CVC均有较高效能。插管后5 min MAP≤72 mmHg、ETCO2≤35 mmHg、插管后10 min MAP≤67 mmHg及ETCO2≤33 mmHg均提示患者发生严重CVC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道管理 循环崩溃 气管插管 急诊 平均动脉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急诊患者高血钾的发生率、诊断率、治疗率、治疗模式和复查率。方法利用全军合理用药监测网数据管理中心数据库,提取并关联2015年至2017年急诊血钾检测、诊断和用药记录。纳入至少有一次血钾检测记录的18岁以上急诊患者。对如下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所有患者以及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高血钾发生率,高血钾诊断率、治疗率、治疗模式和7 d内复查率。结果共纳入符合上述条件的急诊患者1 039 245例,其中36 615例(3.52%)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高血钾事件。在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急诊患者中,高血钾患者比例依次为47.69%、29.13 %、21.69%和10.16%。急诊高血钾患者诊断率为9.23%;总体治疗率为42.1%,静脉胰岛素+葡萄糖是急诊高血钾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急诊高血钾患者7 d内总体血钾复查率为28.8%。结论急诊成年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高血钾发生率高于未患上述疾病的患者,且更严重。高血钾的诊断率和复查率均较低,应加强急诊患者高血钾的识别和管理。

  • 标签: 高血钾 疾病分布 流行病学 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急救培训导师团的人员构成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参加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遴选学员为研究对象,学员依序参加导师初选班和强化班,考核合格经综合认证后成为正式导师,收集学员的学历、职称、所属医院及科室等信息;学员为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分入急诊组,属其他科室的分为非急诊组。结果7期初选班共1 270人参训,经27期强化班后共有1 131人获正式导师资格,440人属于急诊组(38.90%)和691人属于非急诊组(61.10%);其中213人(18.83%)来自三级医院,525人(46.42%)来自二级医院,254人(22.46%)来自专科医院,139人(12.29%)来自社康中心。非急诊组导师中来自内科(15.77%)、外科(10.14%)、儿科(8.11%)、妇产科(7.96%)、五官科(2.62%)、社康中心(20.11%)、医疗辅助科室(24.29%)、行政后勤(11.00%)等不同科室。导师团中护士(64.13%)是培训主力,学士(71.02%)为学历主体,初级(53.18%)和中级(30.47%)为职称主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以医务人员为主体建立的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队伍,具有良好学历背景及人才梯队,其中急诊人有能力且应主导并动员医疗机构不同部门的医护人员参与社会急救技能培训事业。

  • 标签: 社会急救 急救培训 导师团队 构成比 医务人员 急诊科组 非急诊科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急诊科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现状。方法2019年8月1日至4日,在一次全国急诊会议上,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参会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关于急诊CRRT时RCA的开展现状及限制因素方面的数据。结果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收集问卷407份,答题完整性高达100%;剔除23份存在逻辑错误的答卷,最终共384份问卷纳入分析,问卷有效率为94.35%。共有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会代表参与问卷调查,所在医院以三级甲等为主〔70.31%(270/384)〕。调查结果显示,61.46%(236/384)的急诊科可独立开展CRRT;多数急诊科每月行CRRT少于10例〔52.87%(166/314)〕。在开展CRRT的急诊科中,肝素是被广泛应用且能熟练掌握的抗凝药物〔82.17%(258/314)〕,可熟练应用RCA的急诊科有199家(63.38%);多数急诊科在无禁忌情况下行CRRT时首选肝素抗凝〔49.68%(156/314)〕,其次为局部枸橼酸盐〔25.80%(81/314)〕和低分子肝素〔23.56%(74/314)〕。在可熟练应用RCA的急诊科中,局部枸橼酸抗凝剂以4%枸橼酸钠为主〔68.34%(136/199)〕;RCA抗凝方式多数借鉴肾内科或透析中心方式(29.65%);多数急诊科均可在4 h内调节滤器前血中游离Ca2+达到0.9~1.2 mmol/L目标安全水平〔88.94%(177/199)〕,调节滤器后血中游离Ca2+达到0.2~0.4 mmol/L目标理想抗凝水平〔93.47%(186/199)〕;枸橼酸蓄积〔58.29%(116/199)〕、代谢性碱中毒〔54.77%(109/199)〕和代谢性酸中毒〔37.19%(74/199)〕 是急诊科医生普遍担心发生的并发症。在281家不能应用RCA的急诊科中,费用较肝素高(31.67%)、不会使用或不熟练(21.00%)、枸橼酸来源受限(17.08%)、担心发生并发症(11.74%)等因素限制了RCA的使用。急诊CRRT时常用的置换液以市售成品含钙置换液为主(45.54%);多数情况下急诊CRRT滤器寿命在12~23 h(39.49%)。结论国内急诊CRRT治疗时应用RCA情况仍不理想,对RCA的认识有待提高,需要制定适合我国急诊科CRRT治疗的RCA方案,并加强CRRT治疗培训。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收集确诊及排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并拟定可疑患者急诊发热门诊筛查流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1月26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筛查的有流行病学史及呼吸系统症状或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al time RT-PCR)结果确诊或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筛查46例患者,其中9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37例为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于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旅居史的比例较高(P<0.05),但两组在年龄、性别、其他流行病学特征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100%),但该症状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咽痛等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P<0.05),且胸部CT均有肺炎表现。胸部CT正常者中均未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但胸部CT阴性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推荐急诊与发热门诊采取基于流行病学史、胸部CT阳性再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筛查流程以降低漏诊率并提高筛查效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发热 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