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舌侧骨板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舌侧骨板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侧骨板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舌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侧骨板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舌侧骨板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侧者更易发生根尖区舌侧骨板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舌侧骨板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舌侧骨板,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骨舌侧骨板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舌侧骨板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舌侧骨板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侧骨板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舌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侧骨板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舌侧骨板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侧者更易发生根尖区舌侧骨板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舌侧骨板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舌侧骨板,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骨舌侧骨板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检查结合牙体分割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97例(155颗)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CBCT明确IMTM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术中采用转角高速涡轮机夹持长臂裂钻分割牙体,以微创的方式分块拔除IMTM。记录拔牙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采用t检验比较男、女间拔牙时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阻生牙类型及不同年龄段组间拔牙时间的差异。结果CBCT结果显示67.7%(105/155)的下颌管位于IMTM根尖的颊侧、22.6%根尖下方、9.7%舌侧,其中24.5%<1 mm;24颗(15.5%,24/155)IMTM根尖区舌侧骨板缺如,56颗牙(36.1%,56/155)<1 mm。IMTM以近中、垂直及水平向阻生最为常见,平均拔牙时间分别是(24.3±1.1)min,(15.6±1.2)min,(29.7±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5,P<0.001);术中8颗牙(5.2%,8/155)下颌管暴露,无1例舌侧骨板损伤致牙根移位。术后3例少量出血,1例发生干槽症,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患者满意度在95.5%以上。结论CBCT应作为IMTM拔除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高速涡轮机牙体分割微创拔牙技术适用于各类IMTM拔除,具有创伤小、临床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