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的出现有效阻止了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的进展,改善了预后,推动了风湿性疾病治疗格局的革新。但该类药物也具有诱发感染、恶性肿瘤和药物免疫原性等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类DMARD上述潜在风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国内相关研究和临床安全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RA真实世界的大规模研究旨在比较中国RA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于全国10家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ACR分类标准或2010年ACR/ELUAR 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根据血清学状态,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并比较疾病特征和治疗反应。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共纳入患者2 461例,其中RF(+)抗CCP抗体(+)患者1 813例(73.67%),RF(+)抗CCP抗体(-)患者129例(5.24%),RF(-)抗CCP抗体(-)患者245例(9.96%),RF(-)抗CCP抗体(+)患者274例(11.13%)。②无论抗CCP抗体是否阳性,RF(+)患者发病早[RF(-)抗CCP抗体(-)(51±14)岁,RF(-)抗CCP抗体(+)(50±15)岁,RF(+)抗CCP抗体(+)(48±14)岁,RF(+)抗CCP抗体(-)(48±13)岁,F=3.003,P=0.029],病程长[RF(-)抗CCP抗体(-)50(20,126)个月,RF(-)抗CCP抗体(+)60(24,150)个月,RF(+)抗CCP抗体(+)89(35,179)个月,RF(+)抗CCP抗体(-)83(25,160)个月,H=22.001,P<0.01],关节肿胀数(SJC)[RF(-)抗CCP抗体(-)2(0,6),RF(-)抗CCP抗体(+)2(0,5),RF(+)抗CCP抗体(+)2(0,7),RF(+)抗CCP抗体(-)2(0,6),H=8.939,P=0.03]、关节触痛数多[RF(-)抗CCP抗体(-)3(0,8),RF(-)抗CCP抗体(+)2(0,6),RF(+)抗CCP抗体(+)3(1,9),RF(+)抗CCP抗体(-)2(0,8),H=11.341,P=0.01],晨僵时间长[RF(-)抗CCP抗体(-)30(0,60)min,RF(-)抗CCP抗体(+)20(0,60)min,RF(+)抗CCP抗体(+)30(10,60)min,RF(+)抗CCP抗体(-)30(10,60)min,H=13.32,P<0.01];同时RF+患者的ESR[RF(-)抗CCP抗体(-)17(9,38)mm/1 h,RF(-)抗CCP抗体(+)20(10,35)mm/1 h,RF(+)抗CCP抗体(+)26(14,45)mm/1 h,RF(+)抗CCP抗体(-)28(14,50)mm/1 h,H=37.084,P<0.01]及CRP[RF(-)抗CCP抗体(-)2.3(0.8,15.9)mg/L,RF(-)抗CCP抗体(+)2.7(0.7,12.1)mg/L,RF(+)抗CCP抗体(+)5.2(1.3,17.2)mg/L,RF(+)抗CCP抗体(-)5.2(0.9,16.2)mg/L,H=22.141,P<0.01]明显高于RF(-)患者组,且拥有更高的疾病活动度[RF(-)抗CCP抗体(-)(4.0±1.8),RF(-)抗CCP抗体(+)(3.8±1.6),RF(+)抗CCP抗体(+)(4.3±1.8)岁,RF(+)抗CCP抗体(-)(4.1±1.7)岁,F=7.269,P<0.01]。③将RF(+)抗CCP抗体(+)患者分成4个亚组,结果发现RF高滴度(RF-H)抗CCP抗体低滴度(抗CCP抗体-L)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更高(DAS28-ESR)[RF-H/抗CCP抗体-H 4.3(2.9,5.6),RF-L/抗CCP抗体-L4.5(3.0,5.7),RF-H/抗CCP抗体-L 4.9(3.0,6.2),RF-L/抗CCP抗体-H 2.8(1.8,3.9),H=20.374,P<0.01]。④随访3个月后,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4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用药3个月时RF及抗CCP抗体状态未影响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论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与RF存在密切关系,RF(+)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RF(-)患者,RF高滴度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RF低滴度患者;用药3个月后,抗体状态并未影响疾病缓解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的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在RA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光华医院检测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药物相关基因(MTHFR677C/T、MTHFR1298A/C、ABCB13435T/C、DHODH19C/A和CYP1A2734C/A)RA患者基因分型结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Hardy-Weinberg检验等位基因分布的独立性;各基因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Cytoscape软件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基因型进行关联构网分析。结果151例患者中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各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甲氨蝶呤应答好,中等耐药基因型(MTHFR677CC/MTHFR1298AA/ABCB13435CT)(16例,占13.5%)和对来氟米特应答好,不良反应风险中等基因型(DHODH19CC/CYP1A2734AC)(25例,占28.4%)在RA患者中比例最高。根据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预测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导致高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为2.9%,与实际出现患者基因型所占比例1.8%相近。对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种类及比例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基因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构网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从高到底依次为肝损伤(35例,35.4%)、白细胞减少(14例,14.1%)、血小板减少(2例,2.0%)、口腔溃疡(2例,2.0%)、皮疹(1例,1.0%);发生不良反应频率处前2位的基因型分别为MTHFR677CT/MTHFR1298AA/ABCB13435CT、DHODH19CA/CYP1A2734AC,验证RA患者药物相关基因型与其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结论RA患者基因型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2.9%的RA患者可能会因甲氨蝶呤耐药、应答差,联用来氟米特后毒副反应增高而停药,其中引起肝损伤比例最高,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