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量氟暴露对体内外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选择24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染氟组,每组12只,分别饮用自来水配制的< 1 mg/L和50 mg/L氟化钠溶液,饲养6个月。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GFAP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分离成年(6月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4 mmol/L氟化钠溶液培养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GFA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及钙离子含量。结果(1)体内实验: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染氟组大鼠脑组织GFAP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440 ± 0.200比0.250 ± 0.120,t =-5.93,P = 0.027;0.270 ± 0.020比0.240 ± 0.050,t =-4.87,P = 0.040;1.017 ± 0.001比0.486 ± 0.006,t =-52.48,P = 0.001)。(2)体外实验: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显示,GFAP阳性,原代培养细胞鉴定为星形胶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染氟组GFAP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780 ± 0.120比0.134 ± 0.005,t =-37.84,P = 0.00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染氟组GFAP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76 ± 0.10比1.38 ± 0.05,t =-20.44,P = 0.00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染氟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55.0 ± 1.0比3.5 ± 0.6,t =-10.28,P = 0.009),钙离子含量低于对照组(%:54 ± 9比72 ± 13,t = 4.64,P = 0.043)。结论过量氟暴露可造成体内外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增多,并影响钙信号转导通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诊断时,选择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本院疑似尘肺病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符合《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123例,其余均为无尘肺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筛查时,分别采用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方案对患者进行筛查,确认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确认为煤工尘肺和非煤工尘肺的患者进行两组间症状对比与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对比。结果:经三张间隔半年以上胸部后前位高千伏片诊断证实,200例疑似尘肺患者,共计123例确诊为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对照组患者与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均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而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进行评估后,发现尘肺患者的肺功能相较于其他患者来说受损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提示尘肺患者的PO2及SPO2正常率显著低于非尘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查对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的辅助诊断价值较为明显,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可医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突触素(synaptophsin)表达水平,探索三复合体突触在慢性氟中毒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硫酸软骨素(CS)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月龄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48只,按体重(9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含有不同浓度氟化钠(NaF)的自来水[ < 0.5 mg/L(对照,CN),10.0 mg/L(低剂量染氟,LF),50.0 mg/L(高剂量染氟,HF)]喂养,其中部分大鼠直接喂养185 d(CN、LF、HF组),其余大鼠于喂养180 d后连续5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或染氟大鼠腹腔注射0.66 mg/kg CS,分别为CN + NS、LF + NS、HF + NS组和LF + CS、HF + CS组。实验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4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4区GFAP、β-tubulinⅢ和synaptophsin的表达及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GFAP、β-tubulinⅢ和synaptophs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LF、HF、LF + NS、HF + NS组雌、雄性大鼠海马CA4区均可见神经元嗜酸性变、丢失和排列层次不整齐,LF + CS、HF + CS组较CN组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而较LF、HF、LF + NS、HF + NS组有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LF、HF组雌、雄性大鼠GFAP、β-tubulinⅢ、synaptophsin阳性面积率均低于CN组(P均 < 0.05);而LF + CS、HF + CS组分别高于LF、HF组(P均 < 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F、HF组雌、雄性大鼠GFAP、β-tubulinⅢ、synaptophsin蛋白表达水平(LF组:0.90 ± 0.09、0.82 ± 0.08,1.43 ± 0.14、0.92 ± 0.02,1.21 ± 0.15、0.87 ± 0.02,HF组:0.58 ± 0.14、0.73 ± 0.03,0.63 ± 0.06、0.67 ± 0.03,0.87 ± 0.04、0.70 ± 0.05)均低于CN组(1.24 ± 0.08、1.09 ± 0.10,2.64 ± 0.30、1.54 ± 0.09,1.72 ± 0.10、1.13 ± 0.06,P均 < 0.05)。结论慢性氟中毒引起的CNS损伤可能与三复合体突触以及细胞外基质有关,C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阿斯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4粒,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后查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症状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显效率61.2%,有效率32.3%,无效率6.5%,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显效率40.0%,有效率30.0%,总有效率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显效率50%,有效率25%,总有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20%,有效率22%,总有效率4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结论通心络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