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全关节镜微创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和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行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85例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全关节镜微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在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患肢膝关节功能,并用Rauschning-Lindgren分级评估其治疗有效率。随访1年,记录2组患者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7 d后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腘窝囊肿复发3例,复发率为6.7%,对照组7例囊肿复发,复发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全关节镜微创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恢复迅速等优点,能够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且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和制动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78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35~78岁[(62.7±3.2)岁]。中度撕裂(1~3 cm)36例,小撕裂(<1 cm)31例,冈上肌关节面部分撕裂(PASTA)11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43例术后立即开始被动康复运动(活动组);35例术后采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6周,第7周开始被动活动康复训练(制动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超声评估肩袖愈合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7±1.3)个月]。活动组和制动组分别为7例肩关节活动僵硬(16%、20%)(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VAS、SST评分及Constan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制动组[(124.9±12.9)°、25(20,30)°]比较,术后6周活动组的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136.6±16.7)°、30(25,40)°]有明显改善(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3个月、12个月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内旋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肩袖损伤均愈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中度撕裂、小撕裂和PASTA的关节镜下修补,与制动比较,术后早期被动康复运动对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仅在早期有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消失,而在术后疼痛、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及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收治的86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内窥镜下改良Okutsu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根据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优良率;采用肌电图仪于术前及术后14、30、90 d测定2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运动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使用上肢功能(DASH)量表评价2组患者术前、术后14、30、90 d的上肢功能;采用Jamar手指捏力测试仪和Jamar握力测试仪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30、90 d的捏力和握力。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30、90 d DASH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V和MCV明显快于对照组,DML明显短于对照组,SNAP明显大于对照组,握力和捏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下改良Okutsu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术后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提高了治疗优良率,改善了正中神经电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为治疗腕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疾病造成的慢性损伤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压氧(HBO)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STA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138例ST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常规手术治疗组(A组)46例,关节镜微创治疗组(B组)43例,HBO(术前3 d及术后第2天开始治疗)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组(C组)49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3组患者手术前后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Mcguire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时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B、C组患者较A组Mcguire评分明显增高,VAS明显降低;治疗后C组患者较B组Mcguire评分明显增高,VAS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B组(86.0%)、C组(95.9%)明显高于A组(71.7%),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A组(P<0.05或P<0.01);C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或P<0.01);C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STAA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较快恢复踝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导致肱骨头内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6例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临床资料。39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内翻组),107例术后未发生肱骨头内翻(非肱骨头内翻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致伤原因、骨折Neer分型、骨折类型(内翻或外翻)、手术时机、手术技术(是否内侧柱支撑、是否松质骨植骨,是否缝线加强)、肱骨头螺钉数量和术中复位质量,进行肱骨头内翻的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头内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对Neer分型和内侧皮质复位情况的主观评估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肱骨头内翻组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及术中内翻复位不良的比例均高于非肱骨头内翻组(P<0.05)。而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和肱骨头内螺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和术中内翻复位不良与肱骨头内翻显著相关(P<0.05)。在这些风险变量中,缺乏内侧柱支撑与肱骨头内翻的相关性最强(OR=9.62),与术中内翻复位不良的相关性也较强(OR=8.39)。Neer分型和内侧皮质复位情况的评估表明,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可靠性良好。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内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及术中内翻复位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