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γ能谱分析226Ra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进一步优化γ能谱针对226Ra活度的分析方法,以求得到更为精准的测量结果。方法利用实验室高纯锗γ能谱仪,开展样品密封时间的跟踪测量、铅室本底波动影响测量,分析方法与子体核素特征γ射线能峰选择等方面研究。结果样品密封12 d后,226Ra-222Rn衰变系基本达到平衡。测量屏蔽铅室本底中222Rn昼夜波动明显且无明显规律,向铅室内注入氮气的方式可降低或避免本底波动影响。针对31份密封23 d后测量的土壤样品,采用效率曲线法分析的结果表明,351.9 keV能峰计算的226Ra结果普遍高于609.3 keV能峰,高出的比例范围为8.0%~20.7%;采用相对比较法分析的结果表明,两能峰偏差的比例范围为-4.1%~10.3%。结论在样品密封后第12天进行测量时,建议考虑由衰变系平衡因素引入约4%的不确定度。通过铅室内注入氮气避免本底波动时,须注意铅室内腔体积与氮气注入流量的匹配关系。采用效率曲线法分析226Ra活度时,214Bi(609.3 keV)能峰存在级联符合相加影响,应避免选用;采用相对比较法分析226Ra活度时,214Pb(351.9 keV)和214Bi(609.3 keV)两个能峰均可采用。

  • 标签: γ能谱仪 226Ra 222Rn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儿童右侧下肢骨内淋巴管瘤病,患儿男,10岁。CT表现为右股骨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胫骨近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腓骨远端骨骺及右侧跟骨、距骨、局部跗骨多发大小不等囊状、条片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病变区骨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囊状异常信号,局部呈小片状,T1WI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与液态水信号相似。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骨内 淋巴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病理医师对其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1例PAP(32例继发性,159例获得性)病例,查询相关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电镜观察,并结合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PA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呈网格状、铺路石症或地图样改变。组织学主要以肺泡腔内无定形嗜伊红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阳性。部分继发性PAP中常伴有肺间质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组织细胞沉积、胆固醇结晶裂隙形成,甚至可见二氧化硅折光颗粒或矽结节等其他非经典组织学改变。电镜下肺泡腔内蛋白样物质、肺泡Ⅱ型上皮及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内均可见电子密度的环层小体。二代测序病例出现MUC19、FADS6、KRTAP5-8、Senataxin、SKIDA1等基因的突变。属于良性病变,总体预后相对较好。结论活检组织标本较小、继发性PAP形态不典型及病理医师对非肿瘤性病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仍有相当比例的漏诊,特别是在没有临床提示的情况下,病理医师需提高警惕,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全关节镜微创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和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行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85例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全关节镜微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在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患肢膝关节功能,并用Rauschning-Lindgren分级评估其治疗有效率。随访1年,记录2组患者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7 d后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腘窝囊肿复发3例,复发率为6.7%,对照组7例囊肿复发,复发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全关节镜微创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恢复迅速等优点,能够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且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高压氧 全关节镜 微创治疗 腘窝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接受前后节联合手术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致病原因分为:感染组16例(16眼),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4眼,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3眼,弓形虫性葡萄膜炎2眼,急性视网膜坏死1眼,细菌或真菌性眼内炎6眼;非感染组17例(17眼),其中特发性葡萄膜炎12眼,眼内淋巴瘤1眼,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2眼,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2眼。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水闪辉指数变化以及组间术后视力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及硅油填充比例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的术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40(1.50,2.70),术后BCVA为1.70(0.55,2.7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Z=-2.61,P=0.009)。术后,感染组LogMAR BCVA为2.25(2.10,2.93),非感染组为0.92(0.40,1.70),且明显低于感染组(Z=-2.97,P=0.003);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44%,非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71%。全部患者术前眼压为15.0,(10.0,18.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为14.0(12.0,16.0)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P=0.983)。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房水闪辉指数分别为12.4(7.5,73.2)pc/ms和5.0(3.3,7.3)pc/ms,术后房水闪辉指数明显下降(Z=-2.99,P=0.003)。感染组植入IOL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χ2=6.94,P=0.008),2组间硅油填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9)。结论: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有效控制炎症。

  • 标签: 葡萄膜炎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诊断延误情况,探讨学生结核病例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医院“统计病案”系统内以“出院时间”“职业”“主要诊断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搜寻2019—2021年因肺结核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从电子病历中获取症状出现时间、初诊时间和肺结核确诊时间,以前两者间隔为就诊时间、后两者间隔为诊断时间,≥15 d者分别为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比较分析性别(男/女)、学生类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病例发现方式(因症就诊/转诊/因症推荐/健康体检)和症状始发月份(1—2月/3—6月/7—8月/9—12月)各人群中的两种延误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3年间学生肺结核住院患者共计723例,就诊时间0~92 d,其中406例(56.16%)存在就诊延误,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15~92 d);诊断时间1~95 d,其中503例(69.57%)存在诊断延误,诊断时间中位数为24 d(15~95 d)。经χ2检验,病例发现方式各组间就诊延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8,P˂0.001),性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9,P=0.002;χ2=18.187,P˂0.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学生类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就诊延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000,P˂0.001;χ2=12.750,P=0.005),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7,P=0.001)。结论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发生率高,延误程度与性别、学生类别、病例发现方式和症状始发月份均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结核 学生 就诊延误 诊断延误
  • 作者: 崔丹梅 张效科 周强 陈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咸阳 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咸阳 712046,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三医院内分泌科,包头 01401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咸阳 712046
  • 简介:摘要变蒸乃特殊的气化规律,与代谢关系密切。小儿变蒸是身心发育健全、五脏动态平衡的内在基础,变蒸失常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整理古籍发现小儿变蒸异常与肝脾关系密切,肝脾功能失常则表现为疳积(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乃至成年后出现代谢综合征。提出疏肝解郁健脾为原则论治代谢综合征,以期丰富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理论认识,为拓宽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变蒸 肝(中医) 脾(中医) 小儿生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乳腺癌不同区域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乳腺癌组织距癌巢中心的区域位置不同分为3组,癌巢中心组、癌旁组、癌旁边界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BP-6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分析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各区域IGFBP-6、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组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30例女性乳腺癌病例,病理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Luminal A型7例、Luminal B型6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8例、Basical-like型9例。癌巢中心组IGFBP-6阳性率低于癌旁组及癌旁边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巢中心组IGFBP-6的阳性率4例(13.3%),癌旁组23例(76.6%)和癌旁边界组26例(86.6%),χ2=18.23,P<0.05]。癌巢中心组Ki-67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及癌旁边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5)。病理Ⅰ级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级和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P<0.05)。Luminal B型阳性率高于Basical-like型,Luminal A型及Her-2过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病理Ⅲ级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级和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P<0.05),而分子病理分型结果中Basical-like型Ki-67阳性率高于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Luminal 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IGFBP-6在乳腺癌癌巢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Ki-67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 标签: 乳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细胞核增殖抗原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藤梨根调控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藤梨根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藤梨根(实验组)组和PBS组(对照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藤梨根组A450值(0.532±0.017)小于PBS组A450值(0.978±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1,P<0.05)。藤梨根升高bax蛋白水平,降低bcl-2蛋白水平,bcl-2表达量(0.486±0.063)低于对照组(0.785±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5),bax表达量(1.235±0.251)高于对照组(0.42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P<0.01);藤梨根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细胞凋亡率适中(占细胞总数的47.86%),高于对照组(8.52%)。藤梨根组Wnt表达量(0.870±0.123)与PBS组(0.561±0.095,t=0.624,P<0.05),β-catenin表达量(1.020±0.348)与PBS组(0.782±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2,P<0.05)。结论藤梨根抑制MCF-7细胞生长,促进凋亡,可能与降低Wnt/β-catenin信号的功能有关。

  • 标签: 藤梨根 Wnt/β-连环蛋白 乳腺癌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支气管镜灌洗对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根据吸入性肺炎入、排标准纳入患者55例,根据是否在吸入24 h内进行支气管镜灌洗分为对照组(32例)和支气管镜灌洗组(23例),计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入科时胸部X片评分、氧合指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WBC、PCT、IL-6、CPR、APECHE Ⅱ评分等)、入科后早期(3 d内)、晚期(4~7 d)病原学变化、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因误吸导致ICU及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评价早期气管镜灌洗对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病原学培养阳性率85.2%,细菌阳性率72.9%,真菌阳性率14.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8%、肺炎克雷伯杆菌14.6%、金葡菌和链球菌占12.5%,在气管镜灌洗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病原学培养阳性率88.6%,细菌阳性率85.7%,真菌阳性率2.9%;晚期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气管镜灌洗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给与气管镜灌洗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5 d后CPI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镜灌洗可以降低吸入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后期肺内细菌培养阳性比率,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误吸 吸入性肺炎 气管镜灌洗 感染 病原学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病死率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预防和治疗DVT的最佳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更新了一系列血栓防治指南,但临床上对于不同创伤骨折患者DVT的防治方式仍有不少疑惑。因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广大专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DVT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案进行总结,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共识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具有外科手术禁忌或中、高危风险的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瓣膜口极度狭小且瓣膜结构不清、瓣叶冗长/黏连/严重钙化等,导丝逆向跨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建立轨道的难度较大,由此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该文报道3例重度AS患者行TAVI手术过程中因导丝逆向跨瓣困难而采用顺向导丝结合导丝抓捕技术,成功且快速建立轨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顺向导丝 导丝抓捕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2月至2021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7例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超声、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17例IMT中发生在腹腔内5例,肠腔内4例,腹膜后3例,肺部2例,盆腔2例,肝脏2例(其中1例与腹膜后同时出现)。超声表现:包块均为边界较清晰的实性低回声团,少部分伴有囊腔,具有较典型的占位效应,内回声不均匀,少数为多部位发生病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内可见血流信号。MRI表现为T1加权像等低、T2加权像高低混杂信号,边缘伴低信号环,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儿童IMT的超声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占位呈实性或伴有小囊腔的囊实性包块。超声简便、快捷、无创,可作为IMT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MRI可作为进一步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金标准仍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检查。

  • 标签: 儿童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超声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细胞自噬在瓦斯爆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于2018年2月,通过大型巷道爆炸实验系统模拟煤矿井下瓦斯爆炸,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6个距离组(40 m、80 m、120 m、160 m、200 m、240 m),每组18只。于爆炸前、爆炸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呼吸功能,麻醉处死大鼠后,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自噬标志蛋白B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原位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LC3B、P62、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和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瓦斯爆炸后,80 m距离组大鼠死亡率最高(13只,72.22%),肺组织损伤程度最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为(4.00±0.00)分。瓦斯爆炸后,大鼠每分通气量(MVb)、最大吸气流速(PIFb)和最大呼气流速(PEFb)均低于爆炸前(P<0.05),80 m、200 m和240 m距离组大鼠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0 m、80 m、120 m、160 m和200 m距离组大鼠肺组织LC3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Atg12和LC3BⅡ/Ⅰ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0 m、80 m、120 m和160 m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Beclin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0 m、160 m和200 m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P62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除240 m距离组外其余各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Lamp2和Bcl-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瓦斯爆炸致ALI大鼠肺组织中细胞自噬作用增强,细胞自噬及其信号调控通路参与了瓦斯爆炸致大鼠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且损伤越重,自噬程度越为明显。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大鼠 大型巷道 瓦斯爆炸 细胞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手术1 623例,男854例、女769例,年龄(47.56±12.76)岁;Dynesys固定1 150例、K-Rod固定235例、Isobar固定181例、富乐动态固定52例、Waveflex固定5例;原发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984例(60.63%)、腰椎管狭窄症280例(17.25%)、腰椎滑脱症174例(10.72%)、腰椎退行性侧凸98例(6.04%)、椎间盘源性腰痛87例(5.36%)。记录总体感染率,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诊断、既往手术史、合并疾病、椎板开窗数量、椎间盘髓核切除节段数量、固定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硬脊膜破裂数量、术后感染距初次手术时间、发生感染时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降钙素原)。按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感染组(术后3个月内)和晚期感染组(术后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策略的异同。结果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后总体感染率为1.66%(27/1 623),其中Dynesys固定感染率为2.17%(25/1 150)、富乐动态固定为1.92%(1/52)、Isobar固定为0.55%(1/181)。随访时间(51.89±32.55)个月。椎板开窗数量1(1,2)个,椎间盘髓核摘除数量1(1,2)个,固定节段数量2(1,3)个;手术时间(186.30±81.33)min,术中出血量200(200,500)ml,术中输血量0(0,345)ml。早期感染组合并脑脊液漏1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及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乳链球菌各1例。21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包括清创缝合10例、内固定更换2例、内固定取出9例;4例行穿刺冲洗;2例仅采用抗生素治疗。1 623例中,发生早期感染16例(0.99%)、晚期感染11例(0.68%)。早期感染组与晚期感染组椎板开窗数量、椎间盘髓核摘除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的炎症指标除降钙素原外均高于晚期感染组(P<0.05);两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62.5%(10/16)、27.3%(3/11);早期感染组主要感染部位为切口(50.0%,8/16)和内固定周围(18.8%,3/16),晚期感染组主要为内固定周围(90.9%,10/11);早期感染组采用清创缝合9例、穿刺2例、内固定更换2例,晚期感染组采用内固定取出8例、穿刺2例。结论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为1.66%,早期感染率为0.99%、晚期感染率为0.68%,Dynesys固定的感染率为2.17%。早期感染可通过清创和更换内固定等治疗而保留内固定,晚期感染大多需取出内固定才能控制。

  • 标签: 腰椎 外科伤口感染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核摘除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高度下降≥1/3,或MRI提示突出椎间盘超过椎管矢状径的50%,或基底宽度>6 mm,或ModicⅠ型终板炎)患者96例,采用髓核摘除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动态固定组)或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融合组),每组48例。术后2年、5年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MacNab疗效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发症及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86例完成5年随访,其中动态固定组44例、融合组42例。动态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59.61±37.29)min,较融合组的(177.42±39.90)min短(t=2.140,P=0.035);术中出血量为(151.78±50.88)ml,小于融合组的(197.74±76.55)ml(t=3.293,P=0.001)。随访期间动态固定组发生螺钉松动2例、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5例,均无临床症状;融合组发生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12例,其中症状性邻椎病2例;两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1.4%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45)。术后5年,两组MacNab优良率分别为95%及93%,疗效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5,P=0.671)。术后2年及术后5年两组患者的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减小(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及术后5年,动态固定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4.43°±0.85°、4.59°±0.48°,均大于融合组(t=19.783,P<0.001;t=36.841,P<0.001)。动态固定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11.19±2.07)mm降至术后2年的(9.98±2.02)mm和术后5年的(9.86±1.64)mm(F=6.462,P=0.002)。术后5年时,动态固定组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为9.74°±3.29°,小于融合组的11.69°±3.89°(t=2.514,P=0.014)。结论髓核摘除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动态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可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与融合手术相比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是一类保留运动功能的脊柱后路固定技术,可弥补融合固定牺牲运动功能的缺陷,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滑脱症、严重椎管狭窄症和轻中度退行性侧凸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能卸载部分应力负荷,利于减缓固定节段的退变进程,无需植骨和等待融合,有利于促进术后快速康复、避免融合失败和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严格把握禁忌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采用后正中切口Wiltse入路为宜,在上关节突与横突间沟槽底置钉,以便动态棒安放于关节突关节外侧,固定轴要尽可能接近腰椎运动轴,重视术后腰椎功能康复。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因与坚强固定观念不同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是难免的。推进其科学研究和临床规范是安全、正确应用这一技术并造福患者的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株致下肢气性坏疽肺炎克雷伯菌(KPN)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特性分析,为认识致社区获得性重症感染KPN分子毒力特征提供参考。方法患者于2018年3月13日进入急诊科治疗,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左下肢气性坏疽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取患者脓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高黏表型及药敏检测。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多位点序列分型、荚膜分型、质粒分型、毒力及耐药基因。通过接合及消除试验分析质粒特征。血清杀菌试验及大蜡螟感染模型分析菌株毒力表型,双样本t检验比较待测菌株和对照菌株对大蜡螟幼虫半数致死率(LD50)差异。结果检出菌株KPN41053,仅对氨苄西林耐药,高黏表型阴性。KPN41053染色体总长5 377 071 bp,属于ST660型,荚膜型为K16;携带一个IncFIB(K)/HI1B型毒力质粒(207 506 bp),质粒包含多种毒力因子且序列与pLVPK高度相似,但其中rmpA和rmpA2均为假基因。该质粒接合试验阴性。通过质粒消除获得变异株KPN41053_PC。毒力表型分析显示,KPN41053为血清抗性(6级),而KPN41053_PC为血清中度敏感(3级),KPN41053对大蜡螟幼虫的lgLD50与高毒力对照株(ST23-K1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765),低于KPN41053_PC(t=5.97,P=0.004)。结论KPN41053为1株属于ST660型且高黏表型阴性的非典型高毒力KPN,毒力质粒为其关键毒力因子。KPN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气性坏疽。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气性坏疽 细菌基因组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毒力
  • 简介:摘要骨盆、髋臼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8%,常伴有膀胱、直肠和重要神经、血管等损伤,致死率、致残率高达18%。其治疗先后经历了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以微创为代表的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式在临床上普遍开展。骨盆前环是骨盆重要的张力弓。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前环骨折约占3/4。笔者对用于骨盆前环骨折的几种微创技术,包括内置外固定架术(INFIX)、前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术、耻骨联合通道螺钉内固定、前环桥接钢板内固定术等进行综述,为临床骨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及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收治的86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内窥镜下改良Okutsu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根据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优良率;采用肌电图仪于术前及术后14、30、90 d测定2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运动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使用上肢功能(DASH)量表评价2组患者术前、术后14、30、90 d的上肢功能;采用Jamar手指捏力测试仪和Jamar握力测试仪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30、90 d的捏力和握力。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30、90 d DASH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V和MCV明显快于对照组,DML明显短于对照组,SNAP明显大于对照组,握力和捏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下改良Okutsu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术后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提高了治疗优良率,改善了正中神经电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为治疗腕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疾病造成的慢性损伤提供参考。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压氧 腕管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