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正文中只提供了循证依据而没有详细阐述的几个问题如“维生素D缺乏的血清25(OH)D界值及争议”“中国儿童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和需要关注人群”“人乳维生素D含量低”和“营养性佝偻病”概念提出的背景给予解读;同时对血清25(OH)D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以指导临床更好理解和应用指南。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末梢微量血维生素D质谱法检测规范和临床应用标准。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地域分布,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抽取来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655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同一对象的静脉血和末梢微量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两种样本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种样本25(OH)D的相关性及转换公式。采用Bland-Altman法、Kappa分析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1 655名7岁以下儿童静脉血25(OH)D水平为74.25(59.50,92.00)nmol/L,微量血25(OH)D水平为68.75(54.44,86.2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4,P<0.001),且两者存在相关性(r=0.95,P<0.001)。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转换公式:lg[校正微量血25(OH)D]=0.13+0.95×lg[微量血25(OH)D](R2=0.90,P<0.001)。校正微量血25(OH)D和静脉血25(OH)D的差值为(0.50±17.50)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8~0.81)。静脉血25(OH)D临床界值30.00、50.00、75.00 nmol/L对应的微量血切点值分别为26.59、45.56、69.84 nmol/L。校正微量血25(OH)D临床预判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7~0.99,灵敏度0.72~0.92,特异度0.89~0.99)。结论经过标化的微量血质谱法可用于临床上儿童维生素D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现状,并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531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行为生活习惯及饮食喂养等信息。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清25(OH)D<30 nmol/L为缺乏,30~50 nmol/L为不足。以25(OH)D≤50 nmol/L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检出率为14.0%(215/1 531),其中0~<3岁和3~<7岁分别为3.8%(25/664)和21.9%(190/867)。与0~<3岁相比,3~<7岁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风险增加2.60倍(OR=3.60,95%CI 1.93~6.72,P<0.001)。皮肤经常阳光暴露(OR=0.46,95%CI 0.29~0.73,P=0.001)、维生素D补充(有时补充,OR=0.33,95%CI 0.21~0.51,P<0.001;每天补充,OR=0.20,95%CI 0.11~0.36,P<0.001)和婴幼儿配方摄入(每周4~7次,OR=0.43,95%CI 0.28~0.68,P<0.001)均为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问题普遍,年龄、阳光暴露程度、维生素D补充和婴幼儿配方摄入等因素均可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