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吸烟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发生于62岁男性的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CT显示胸膜下呈过度充气改变,可见薄壁囊肿。病灶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增宽的肺泡间隔由致密透明样变的胶原组成,其内相对无细胞成分。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实质内,深部肺实质中病变具有小叶中心性分布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s,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5例肺GC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肺GCT患者平均年龄46岁(范围24~54岁),女性3例,男性2例。其中1例发生于支气管内并肺内多发结节,2例发生于支气管开口处,2例呈肺内孤立性结节。肿瘤最大径12~15 mm,平均14 mm。镜下特征是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或不清,无明显异型性,胞质呈粗颗粒状、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核仁明显,5例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例S-100蛋白、SOX10、波形蛋白均阳性,其中4例TFE3阳性,4例CD68阴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平均2.2%(范围0~5%)。特殊染色显示3例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均阳性。其中2例行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2例均未见所检测的信号异常。随访4例(2~6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肺GCT是一种罕见发生于肺的具有施万细胞分化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该肿瘤预后好,应避免误诊为其他肺原发性疾病或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防止造成不适当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导管癌(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duct carcinoma of lung,LS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2020—2021年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2例LSDC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2例LSDC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9岁(例1)和64岁(例2),均有吸烟史。CT表现及大体检查显示2例均为中央型肿块,最大直径分别为16 mm和35 mm;LSDC组织形态上与乳腺导管癌相似,肿瘤细胞具有在导管内生长的特征,形成实性巢状、乳头状、微乳头状或筛孔状,可见原位癌成分伴有粉刺样坏死;细胞显著异型,核大、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核仁显著,胞质丰富,嗜酸性或胞质透亮,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和细胞角蛋白(CK)7阳性,部分表达雄激素受体,HER2呈中等强度表达(2+),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p40、GATA3、mammaglobin、GCDFP15、SOX1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504S、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CK5/6、p63阴性,部分基底细胞/肌上皮细胞表达p40和CK5/6,显示出导管的双层细胞结构;二代测序检测本组LSDC发现例1未见基因异常,例2伴有TP53和KMT2A基因突变。结论LSDC是一种十分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涎腺型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应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1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及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20年9—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浸润性肺腺癌2 467例,按照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标准判读入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和病理资料,以及靶向基因变异情况,比较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新分级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浸润性肺腺癌2 311例。临床分期中,Ⅰ期2 046例(88.5%)、Ⅱ期169例(7.3%)和Ⅲ期96例(4.2%)。按照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标准,临床Ⅰ期腺癌中,1级186例(9.1%)、2级1 413例(69.1%)和3级447例(21.8%)。在Ⅱ期和Ⅲ期病例中均无1级腺癌,而2级和3级腺癌分别为38例(22.5%)、131例(77.5%)和3例(3.1%)、93例(96.9%)。在Ⅰ期病例中,1级腺癌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沿肺泡腔播散(STAS)、脉管和胸膜侵犯,而在2级和3级腺癌中STAS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59/1 413)和73.2%(327/447),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似的,3级腺癌中脉管和胸膜侵犯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5/447)和75.8%(339/447),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的1.3%(19/1 413)和3.0%(42/1 413;P<0.01)。1级、2级和3级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5.7%(94/143)、76.4%(984/1 288)和51.3%(216/42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腺癌中未检测到融合基因,而3级腺癌中ROS1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分别2.4%(10/421)和8.3%(35/421),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0.5%(7/1 288)和1.6%(20/1 288;P<0.01)。在Ⅱ期病例中,仅有EGFR在2级腺癌中的突变率(31/37,83.8%)高于3级腺癌(71/123,57.7%;P<0.01)。而在Ⅲ期病例中无法评估腺癌新分级与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论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主要适用于临床Ⅰ期患者。不同分级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密切相关。新分级系统能够有效辅助早期肺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