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46例巨灶型骨髓瘤(MFMM)患者临床特征、化验及检查结果、具体治疗方案、疗效及生存等临床资料,并按照诊断时间、治疗方案匹配,选择92例经典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 137例MM患者中,符合MFMM诊断标准患者46例(4.0%),中位年龄56岁,与经典MM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MFMM组41例(89.1%)患者为ISS分期Ⅰ、Ⅱ期,仅5例(10.9%)患者为ISS Ⅲ期,而对照组49例(53.3%)患者为ISS Ⅲ期(P<0.05);所有MFMM患者均为R-ISS分期Ⅰ、Ⅱ期。MFMM组20例患者初诊时可见髓外浆细胞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5% 比 18.5%,P<0.05)。MFMM组较少出现高危遗传学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15.8% 比 32.2%,P=0.058);MFMM组患者t(11;14)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4% 比 9.4%,P<0.05)。MFMM组与对照组患者诱导治疗方案、自体移植率相似,MFMM组中最佳疗效达CR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8.3% 比 60.9%,P<0.05);截至2021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37.9个月,MFMM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77.5个月 比 39.8个月,P<0.05),总生存期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未达到 比 68.2个月,P<0.05)。骨髓浆细胞数量、不同新药治疗对MFMM患者生存结局无影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瘤 预后 骨质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5例由硼替佐米引起的CNS毒性患者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5例患者中有4例在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了中枢性发热,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周身无汗、未能找到感染病灶、对退热药不敏感,停用硼替佐米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中有3例伴随顽固性低钠血症,1例明确诊断为抗利尿不当综合征(SIAD),可能是硼替佐米同时影响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抗利尿激素神经分泌细胞所致。1例患者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现为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障碍,头CT示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密度减低,停用硼替佐米后患者症状消失且未再复发。此外,我们还发现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硼替佐米CNS毒性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硼替佐米的CNS毒性非常罕见,表现为3种形式:SIAD、PRES和中枢性发热,及时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不可逆的神经并发症非常重要。

  • 标签: 硼替佐米 中枢神经系统 抗利尿不当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中枢性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客观营养状况、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胆固醇(TC)、维生素D3[1,25(OH)D3]、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补体C3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简易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较血液透析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肾透析 血液灌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培美曲塞分别联合顺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首次确诊的8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0.0%(12/40)和32.5%(13/4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5%(31/40)和82.5%(3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09;χ2=0.313,P=0.57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0.0%(8/40)、20.0%(8/40)、20.0%(8/40)、17.5%(7/40)、37.5%(15/40)、12.5%(5/40)、7.5%(3/40),对照组分别为25.0%(10/40)、20.0%(8/40)、17.5%(7/40)、15.0%(6/40)、32.5%(13/40)、17.5%(7/40)、5.0%(2/4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592;χ2<0.001,P>0.999;χ2=0.082,P=0.775;χ2=0.092,P=0.762;χ2=0.220,P=0.639;χ2=0.392,P=0.531;χ2<0.001,P>0.999)。观察组的中位化疗药物费用、中位住院天数分别为7 453元、6 d,均少于对照组的8 956元、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57,P=0.002;Z=-2.733,P=0.00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平均化疗药物费用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少,平均住院天数短。

  • 标签: 肺腺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培美曲塞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1(FEZF1-AS1)作为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癌症中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及临床特征有关,并通过多种潜在机制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而FEZF1-AS1的敲除可显著抑制这些过程,可能是各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或预后生物标志物。然而,FEZF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对FEZF1-AS1在NSCLC发生中的作用、表达及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RNA,未翻译 预后 生物学标记,药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5例由硼替佐米引起的CNS毒性患者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5例患者中有4例在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了中枢性发热,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周身无汗、未能找到感染病灶、对退热药不敏感,停用硼替佐米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中有3例伴随顽固性低钠血症,1例明确诊断为抗利尿不当综合征(SIAD),可能是硼替佐米同时影响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抗利尿激素神经分泌细胞所致。1例患者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现为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障碍,头CT示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密度减低,停用硼替佐米后患者症状消失且未再复发。此外,我们还发现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硼替佐米CNS毒性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硼替佐米的CNS毒性非常罕见,表现为3种形式:SIAD、PRES和中枢性发热,及时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不可逆的神经并发症非常重要。

  • 标签: 硼替佐米 中枢神经系统 抗利尿不当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中枢性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