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治疗效果不佳的钙化防御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28日期间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确诊钙化防御且既往规律使用rHuEPO≥3个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仍未达标(Hb<110 g/L)的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口服罗沙司他对钙化防御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钙化防御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18例,年龄(49.7±16.2)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血液透析14例,腹膜透析4例。入组时所有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参考值0~3 mg/L)为27.3(15.6,48.5)mg/L。基线Hb为(85.4±11.6)g/L,口服罗沙司他3个月时Hb为(105.8±15.2)g/L,较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2,P<0.001)。Hb达标率为44.4%(8/18)。使用罗沙司他治疗3个月铁蛋白水平较基线值下降[208.0(59.0,306.3)μg/L比229.0(127.3,385.2)μg/L,Z=-3.637,P<0.001],总铁结合力水平较基线值上升[127.0(65.0,211.5)μmol/L比105.5(43.8,153.7)μmol/L,Z=-2.156,P=0.031],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较基线水平轻度下降[20.2%(14.2%,27.7%)比20.5%(18.7%,34.9%),Z=-1.546,P=0.1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沙司他能有效纠正炎症状态下钙化防御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Hb水平,改善铁代谢,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探索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及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共纳入884例患者,年龄(73.66±8.57)岁,男性424例(48.0%),女性460例(52.0%);其中高血压675例(76.4%),糖尿病264例(29.9%);CKD 3a~5期依次为608例(68.8%)、229例(25.9%)、36例(4.1%)及11例(1.2%)。CHD 739例(83.6%),非CHD 145例(16.4%)。CHD组TyG指数显著高于非CHD组[7.20(6.82,7.64)比6.84(6.56,7.14),Z=7.14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升高是CKD患者发生CHD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37,95%CI 2.085~4.422,P<0.001);TyG指数升高是CHD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OR=1.448,95%CI 1.040~2.016,P=0.028)。本研究提示TyG指数与CKD 3~5期非透析患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对CKD患者的高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基于其所带来的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探索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任务迫切且艰巨。我们综述文献发现,多种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血管钙化发生发展,同时细胞间对话等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矿物质代谢紊乱及相关激素失调、钙化抑制剂缺失、微小RNA以及其他分子机制如细胞外囊泡、骨-血管轴等均参与调节CK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传统的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疗法和近年来推出的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他克莫司(FK506)、多靶点疗法等可使LN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对这些治疗不敏感或者不能耐受以及治疗缓解后出现复发。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案不断被探索,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给SLE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首次报道了国内1例难治性活动性LN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贝利尤单抗使用4周内抗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补体C3、补体C4明显上升,蛋白尿在3个月内达到部分缓解,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来自全国14家医院的CKD 3~5期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随机均衡抽样分为模型训练集和模型验证集,在模型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赋分。在模型验证集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评估效果。结果共有847例CKD患者的临床数据被纳入分析,年龄(57.2±15.6)岁,男555例,女292例。其中训练集675例,验证集17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了年龄、CKD分期、心力衰竭史、血钾≥5.0 mmol/L史、糖尿病、酸中毒及使用升高血钾的药物,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评估模型。在验证集中,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当cut-off值为4分时,对于高血钾事件预测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57.0%。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师对于CKD患者的血钾管理。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有效预测因子。了解CKD患者CVC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机制,对瓣膜钙化的早期预防及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防治有重要价值。年龄、高磷血症、透析龄、炎症、血脂异常、营养不良等是CKD患者CVC的常见影响因素。CKD患者CVC的发病机制涉及机械刺激、脂质浸润、氧化应激、炎症、矿物质紊乱及矿化等多方面。目前,CVC的治疗手段较为局限,关于CKD患者CVC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是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病原因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可直接调控EPO基因转录表达,促进红细胞生成,其稳定性由对氧敏感的脯氨酸结构域(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PHD)的羟化状态决定。近年来,多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s)被成功开发,并相继完成了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新一代肾性贫血治疗药物,其中罗沙司他(roxadustat,FG-4592)已在中国获准上市。本文主要综述HIF-PHIs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