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塞通对急性脑梗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一定的基础护理以保障其基本生命健康安全,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3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后再加以注射血塞通,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只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4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治疗有效的有9例、治疗无效的有1例,分别约占总数的13.3%、53.3%、30%、3%,总治疗有效率约为96.7%;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2例、治疗显效的有8例、治疗有效的有12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分别约占总数的6.7%、26.7%、40%、26.7%,总治疗有效率约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急症程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期评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SAE患儿45例,在入院72 h内使用脑功能监测仪进行床旁监测,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程度进行分级,并完善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儿童危重症评分(PCIS),以出院后3个月为期限对患儿进行儿童脑功能分类(PCPC)量表评估脑功能预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EEG与GCS评分及PCI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PCPC脑功能预后评分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aEEG、GCS评分及PCIS评分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5例SAE患儿中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7.78%,不同性别、年龄及感染部位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EEG分级、GCS及PCIS评分分级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EEG分级与GCS评分及PCIS评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7(P=0.000)及r=-0.557(P=0.000);aEEG分级与脑功能预后呈负相关(r=-0.581,P=0.000),GCS评分及PCIS评分与脑功能预后呈正相关(r=0.582,P=0.000;r=0.451,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分级、GCS评分及PCIS评分在预测儿童SAE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892,0.807;最佳截断值为1.5时,敏感度分别为100%、100%、87.5%,特异度分别为54.1%、32.4%、37.8%。结论aEEG、GCS评分及PCIS评分均可早期预测SAE患儿脑功能预后,但aEEG特异性优于后两者,aEEG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早期发现脑功能预后不良患儿。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其本身就有着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并且整个项目所处的施工环境也比较复杂,在实际施工作业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面对项目开展过程中一些突发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项目出现变更,而常见的变更种类有正规变更、建设性变更以及主体变更。对于承包商来说,在变更索赔事项发生之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相应的变更文件,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期延长和费用的增加,要能够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延续性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延续性护理,包含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辨证指导、中医艾灸护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盆底肌肌力、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肌力,减轻其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于产程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盲选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镇痛分娩,对照组则未给予无痛分娩干预,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时给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提升镇痛效果,并缩短产程,减轻了产妇在分娩中的痛苦,产妇接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功能。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水利工程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各项工程建设的基础所在,对于我国防汛工作、水资源利用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且长远的意义。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质量,也关乎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效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