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肝内异位脾种植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本例患者女性,58岁,体检发现肝左叶结节5 d入院。曾因脾破裂行手术切除。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癌可能性大,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内异位脾种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在脑泡型包虫病(cerebral alveolar echinococcosis,CAE)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BMT)鉴别诊断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CAE与BMT的病例各15例,测量两组病灶实性区、灶周水肿和对侧相对正常实质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评估各参数诊断CAE与BMT的效能,并基于灌注参数,运用SVM等机器学习方法鉴别两种疾病。结果CAE病灶实性区rCBF,rCBV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9,0.710,BMT病灶实性区rCBF,rCBV诊断AUC为0.960,0.913,CAE与BMT病灶实性区rCBF和rCBV的诊断效率高于MTT和TTP;CAE与BMT病灶实性区rCBF、rCBV、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E水肿区与BMT水肿区rCBF、r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病灶实性区灌注参数,运用SVM分类器可提高鉴别准确率。结论PWI可为CAE与BMT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SVM分类方法可提高PWI鉴别两种病灶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控制),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控制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两组干预后股静脉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少ICU患者下肢DVT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变学,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MR)T2 mapping成像技术在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分析其特征性表现及定量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3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研究对象椎体,并自动生成T2 mapping图,在MR T2 mapping图上选择感兴趣区(ROI),自动生成T2 mapping值。对病例组患者病变椎体、临近未患病变椎体、椎旁脓肿与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共23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为(38.5 ± 13.4)岁;对照组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5.1 ± 12.7)岁。病例组23例患者中,病变累及5个胸椎、40个腰椎、7个骶椎,共52个椎体。其中有11个(21.2%)椎体MRI表现为骨髓水肿,41个(78.8%)椎体MRI表现为骨髓水肿与椎体骨质破坏并存。病例组病变椎体、临近未患病变椎体、椎旁脓肿和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分别为(115.62 ± 11.37)、(75.21 ± 5.57)、(240.26 ± 30.67)、(77.29 ± 4.19)ms,病变椎体与临近未患病变椎体及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78、19.42,P均< 0.05)。结论MR T2 mapping检查技术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量化评估,对其定量描述及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当代的高中生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一代,在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尽管他们蓬勃且具有活力,但是在历史学习中,往往是死记硬背,专注于历史事实,专注于教材,而非思维力的扩散,而在思维力的扩散方面,他们缺乏的又是辩证思维的能力,在他们的观念之中还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极大阻碍了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事件的客观的、多视角的分析,进而使他们的历史成绩远远低于预期,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滚瓜烂熟,但就是在考试成绩上无法拔得头筹,对此,很多学生表示很困惑。其实之所以历史成绩不高,原因在于历史思维的广度不够,历史思维的深度不够,但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需要历史辩证思维去支撑,所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教历史基本史实的过程中,还应该刻意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辩证思维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核磁共振(MRI)征象,探讨MRI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患者,收集的所有患者MRI检查均有T1WI、T2WI及STIR图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病变部位、MRI信号、椎体破坏、椎体楔形变、后突畸形、附件破坏、有死骨、骨质增生、椎间隙改变、脓肿部位、脓肿范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91例,其中女性36例,男性55例,平均年龄49.40岁;纳入同期检查的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12例,其中女性48例,男性64例,平均年龄47.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25,t = 1.387,P均> 0.05)。布鲁菌性脊柱炎好发于腰椎[72.53%(66/91)],结核性脊柱炎好发于胸椎[47.32%(53/112)]。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在T2WI高信号表现高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51.65%(47/91)比24.11%(27/112),P < 0.05];在T2压脂高信号表现低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59.34%(54/91)比72.32%(81/112),P < 0.05];在椎体轻度破坏、骨质增生、椎间隙正常、椎旁脓肿、脓肿范围未超出病变椎体征象的发生率高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81.32%(74/91)、93.41%(85/91)、37.36%(34/91)、71.43%(65/91)、38.46%(35/91)比20.54%(23/112)、28.57%(32/112)、1.79%(2/112)、30.36%(34/112)、1.79%(2/112),P均< 0.01];在椎体重度破坏、椎体楔形变≤1/2、后突畸形、有死骨、椎间隙变窄、椎间隙消失、腰大肌脓肿、脓肿范围超出病变椎体征象的发生率低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2.09%(11/91)、18.68%(17/91)、2.20%(2/91)、2.20%(2/91)、61.54%(56/91)、1.10%(1/91)、2.20%(2/91)、1.10%(1/91)比75.89%(85/112)、72.32%(81/112)、29.46%(33/112)、46.43%(52/112)、79.46%(89/112)、18.75%(21/112)、66.96%(75/112)、74.11%(83/112),P均< 0.01]。结论MRI征象通过骨质增生、椎体破坏、椎体楔形变、后突畸形、有死骨、椎间隙异常,以及椎旁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情况分析,可鉴别诊断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