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宋锴 张宁 路菲 谢秀丽 刘森 罗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通常以脊柱局部症状及体征或全身症状起病,罕见情况下若出现神经牵涉性疼痛,则可表现为腹部疼痛。我们报道1例以腹痛为唯一首发临床表现的脊柱结核老年病例,该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多次就诊,最终通过细致的查体发现阳性体征,进一步溯源,明确了病因。对症状不典型、不能用现有疾病解释的老年患者,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是协助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同时,应对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识别并干预其中的可逆性因素。

  • 标签: 结核,脊柱 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改良FOLFOXIRI(mFOLFOXIRI,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和西妥昔单抗方案在KRAS、BRAF和N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并评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戴庄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86例,均为KRAS、BRAF和NRAS基因野生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FOLFOXIRI和西妥昔单抗方案治疗,14 d为1个周期,共12个周期;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转移瘤SBRT。对照组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4级)不能耐受退出研究,研究组因1例骨髓抑制、1例胃肠反应和1例肝功能异常(均为4级)患者不能耐受退出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00%(22/40)、80.00%(32/40),均高于对照组的31.71%(13/41)、58.54%(24/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34;χ2=4.37,P=0.037)。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可手术切除14例(35.00%),高于对照组的6例(1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4)。研究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9.2个月、19.5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6.5个月、15.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15;χ2=7.52,P=0.027)。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55.00%(22/40) vs. 46.34%(19/41),χ2=0.61,P=0.436]、贫血[45.00%(18/40) vs. 39.02%(16/41),χ2=0.30,P=0.585]、血小板减少[37.50%(15/40) vs. 31.71%(13/41),χ2=0.30,P=0.584]、恶心呕吐[55.00%(22/40) vs. 48.78%(20/41),χ2=0.31,P=0.575]、便秘腹泻[20.00%(8/40) vs. 17.07%(7/41),χ2=0.12,P=0.734]、肝功能损伤[35.00%(14/40) vs. 29.27%(12/41),χ2=0.31,P=0.581]、外周感觉神经病变[30.00%(12/40) vs.26.83%(11/41),χ2=0.10,P=0.752]、急性胆碱能神经综合征[12.50%(5/40) vs. 14.63%(6/41),χ2=0.08,P=0.779]和乏力[52.50%(21/40) vs. 43.90%(18/41),χ2=0.60,P=0.43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RT联合mFOLFOXIRI和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西妥昔单抗 肝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改良FOLFOXI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喘息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儿科收治的108例MPP患儿,男59例,女49例,年龄(4.39±2.74)岁,年龄范围为1~14岁。根据肺部听诊有无哮鸣音将患儿分为MPP伴喘息组(n=43)和MPP不伴喘息组(n=65)。检测两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及血清胱抑素C(Cys C),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结果MPP伴喘息组lgE、lgM、EOS水平[132.000 IU/ml、(2.090±0.290)g/L、0.027×109/L]显著高于MPP不伴喘息组[33.700 IU/ml、(1.100±0.410)g/L、0.01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伴喘息组lgA水平[(0.450±0.240)g/L]显著低于MPP不伴喘息组[(1.170±0.47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不伴喘息组FEV1、FVC、FEV1/FVC、PEF、MMEF肺功能指标(80.7 L、79.8 L、78.8%、77.6 L/S、86.5 L/S)显著高于MPP伴喘息组(72.8 L、67.6 L、68.4%、58.3 L/S、59.8 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伴喘息与MPP不伴喘息患儿在免疫指标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MPP伴喘息患儿可能成为日后儿童哮喘的高危人群,应该对此类患儿加强重视,从而实现对高危哮喘儿的早期发现。

  • 标签: 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喘息 免疫指标 炎症指标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儿科收治的195例MPP患儿,男81例,女114例,年龄(5.8±2.8)岁,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3岁。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岁)。采集患儿的一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蛋白A(SAA)、降钙素原、血小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对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的发热程度、干咳、喘息、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CRP、血小板、LDH、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个体化差异。

  • 标签: 肺炎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肌酸激酶同工酶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