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35~83岁[(56.2±12.9)岁]。主要为胸背部创伤,患者均接受TEVAR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脏器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1 d脑钠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主要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逆撕、截瘫及内漏发生等情况。主动脉CTA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远端主动脉真腔直径,明确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5.9±6.3)个月]。手术时间为60~200 min [(96.7±30.7)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31.1±6.8)ml],术中肝素使用剂量为0~0.53 mg/kg[(0.4±0.1)mg/kg],术后ICU住院时间为1~7 d [(4.7±1.3)d]。7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胸腔闭式引流、气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并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予以药物治疗好转。术前、术后1 d患者的脑钠肽、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A复查示支架位置满意,没有逆撕、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例Ⅰ型内漏,瘤体未进一步扩大,患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夹层动脉瘤直径为(34.4±5.0)mm,较术前的(38.2±5.6)mm缩小,远端主动脉真腔直径为(26.8±4.6)mm,较术前的(22.6±6.0)mm扩大(P<0.05或0.01)。结论TEVAR对心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动脉重塑良好,是治疗Stanford B型TAD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急诊紧急处理的流程优化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2023.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本医院从2022年1月开始对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急诊紧急处理流程进行优化,本次研究把流程优化之前的4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流程优化之后的4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急诊紧急处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极大程度上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拓展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采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法,以探究其手术的护理与配合效果。方法: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所有的研究者均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加强手术护理与配合,60例病人均已顺利完成手术且效果较好。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法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治疗中,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个家族性合并主动脉窦瘤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检测分析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提取基因DNA,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致病基因,随后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女儿、外孙、外孙女ACVRL1基因在3号外显子137号核苷酸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c.137G>A),导致第46号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酪氨酸(p.C46Y),家系中另5例无临床症状者未携带此突变基因。结论该家系中合并主动脉窦瘤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Ⅱ型患者存在ACVRL1基因c.137G>A(p.C46Y)致病突变,亚洲人群未见此突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