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俗话说:“心记莫如笔记。”做好生物笔记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注意听讲、训练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 标签: 职业教育 生物教学 生物笔记 学习效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纳入2020年9—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共3例,利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或皮质脑电图(ECoG)确定致痫灶,留取患者手术标本中致痫灶及灶旁对照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中,编码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成分相关的基因如COL1A1等存在显著差异表达;KEGG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醚酯代谢相关信号通路。FCD患者中致痫灶和自身对照组织相比,细胞外基质合成(特别是胶原成分)及醚酯代谢等生物过程存在差异,可以作为潜在的致痫灶生物标记物。

  • 标签: 皮质发育畸形 生物学标记 基因表达谱 细胞外基质 脂类代谢
  • 简介:摘要: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掌握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正确办法。科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释现象的一种方法。物理是人们目前所能够掌握,且可以最精确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物理学科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利用这些规律不断地提升自我并且进步。物理学科可以让人们的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增强人们之间沟通联系,同时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自我提升。学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其思想层次和思维意识,同时还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所处位置的影响,这一点直接关乎人们对于目标的判断。从这两点出发,可以视作是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必须要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标签: 线上线下教学 有机融合 物理教学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在最新修订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提升,5G生活迅速普及,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初中生的成长环境也在深刻变化着。在生物教学中,视频等多媒体层出不穷。但这并不等完全替代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制作和使用生物教具是为了坚持教学创新导向。增强初中生物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动手实践中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 标签: 生物教具 核心素养
  • 简介:最近几年以来,在高中生物的各种考试当中,尤其是在各个地区高考试题中,曲线图形题越来越常见,对广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掌握曲线图形题的解题技巧就成为学好高中生物的关键所在。一、高中生物常见曲线图形题研究一般情况下,高中生物曲线题主要包含单曲线习题、双曲线习题以及多曲线习题。

  • 标签: 习题解答 双曲线 图形题 生物 高中 高考试题
  • 简介:摘要自控镇痛技术(PCA)是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控制技术。其作为传统口服药物镇痛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是控制癌痛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癌痛治疗。本文就PCA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镇痛,病人控制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或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简称联合治疗)胰腺癌相关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7例因上腹痛控制不佳入院的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n=48),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B组(n=139),在CT引导下行联合治疗。分别比较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止痛效果、吗啡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口服吗啡剂量分别为(107±34)、(65±23)、(35±12)、(48±18)、(81±25)mg,B组患者分别为(112±37)、(53±17)、(27±14)、(42±16)、(63±20)mg;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口服吗啡剂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周A组疼痛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3.3%和60.4%,B组分别为95.7%和75.5%;术后1个月A组分别为71.7%和45.6%,B组分别为89.0%和67.6%;术后3个月A组分别为48.6%和25.7%,B组分别为72.6%和47.0%;与A组相比,B组疼痛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 d相比,A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B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周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A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 d内发生率最高,一般在术后7 d内基本恢复。结论两种方案均可有效缓解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疼痛,降低吗啡用量。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和优良率更高,术后应用吗啡剂量更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结 腹腔丛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