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颅颌面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病例。患者女性,21岁,以面部不对称半年余入院,初步诊断为下颌骨囊肿,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枕骨、蝶骨、颞骨、下颌骨体部和髁状突多发性海绵样改变,于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病灶刮治术,术后病理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术后患者面型较前无明显变化,随访12个月影像学显示下颌骨病灶区较之前有新生骨质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技术介导T细胞Itch基因沉默,观察T细胞免疫活性变化。方法磁珠分选纯化T细胞,构建靶向Itch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实验组为超声辐照+Itch-shRNA质粒-SonoVue微泡,对照组为超声辐照+阴性对照shRNA质粒-SonoVue微泡,空白组未处理。转染48 h,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转染效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tch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差异,两两比较LSD-t检验。结果利用UTMD技术介导shRNA转染效率达到52.3%,转染后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Itch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01±0.080、0.773±0.101和0.719±0.090,实验组Itch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41,P<0.01)。转染72 h,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IL-2浓度分别为(417.3±37.1)ng/L、(158.7±17.3)ng/L和(147.0±1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01,P<0.001);IFN-γ浓度分别为(168.3±12.1)ng/L、(74.3±3.7)ng/L和(74.6±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33,P<0.001);实验组IL-2和IFN-γ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利用UTMD技术介导Itch-shRNA转染能明显降低T细胞Itch水平,增强T细胞免疫活性。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生态等方面的问题越发凸显,农村土地资源存在问题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效益、保障土地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三生”空间布局等为目的,以山、水、林、田、湖、草、村等全要素为整治对象,全域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的综合性整治活动。然而在实践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仍然面临“整治模式固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村庄是农村居民在相对完善配套设施和良好生活环境中开展生产活动、从事产业建设的综合载体,也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维持人地关系和谐的基础。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目标下的村庄会有非常不同的元素构成,所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至12月收治的128例Ⅳ期NSCLC伴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36例。入院常规检测外周血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将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45%定义为CD4高表达组,<45%定义为低表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所需时间、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结果CD4高表达组疼痛控制所需时间[M(Q1,Q3)]为18.6(4.6,21.5)h,低于CD4低表达组的28.2(7.1,38.9)h(P=0.012);CD4高表达组吗啡用量[M(Q1,Q3)]为88.6(42.5,295.0)mg,低于低表达组的145.8(82.5,442.5)mg(P=0.010);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肠梗阻、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高表达组的OS和PFS[M(Q1,Q3)]分别为12.5(8.1,13.8)、8.5(3.1,9.4)个月,均高于CD4低表达组的8.6(4.1,12.9)、6.5(2.1,7.9)个月(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4高表达是影响患者OS(HR=0.876,95%CI:1.224~6.641,P=0.004)和PFS(HR=0.675,95%CI:1.742~5.930,P=0.031)的保护性因素。结论CD4阳性T淋巴细胞高表达Ⅳ期NSCLC伴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时间更短,吗啡用量更少,OS和PFS更长。
简介:摘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了3例分别患有选择性IgA缺乏症、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DNA连接酶Ⅳ缺乏症的患儿,均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选择性IgA缺乏症1例和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行HSCT后虽有出现支原体及呼吸道感染,但均在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并已返校上学。DNA连接酶Ⅳ缺乏症1例,行HSCT后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和肝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VOD),经心包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血浆置换、血液净化等治疗,病情仍持续进展,回输后6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拥有由脂质构成双层球状膜的囊泡,能够被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所分泌。外泌体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细胞外泌体所含有的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蛋白、脂质以及调节性核酸等成分能够对肾脏、肝脏、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等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干细胞外泌体在通过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方式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进程,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主要通过miRNA及相关信号通路。虽然对干细胞外泌体在椎间盘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外泌体所包含的成分复杂,具体情况尚未完全明了,仍需深入研究。主要通过对干细胞外泌体的特性及功能、提取、鉴定和贮存方法,对其他多种组织的作用,及其对椎间盘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由口腔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的一种常见癌症,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畸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Hippo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干细胞稳态的调控、组织再生以及器官大小的控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OSCC中,激活Hippo通路信号可抑制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上皮-间质转化和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考虑到Hippo信号通路在癌症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它的组成和调控机制,阐述了它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对临床上针对该通路,OSCC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及降低耐药性风险的策略进行简单归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此时细胞CPE明显,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LDH释放量达最大酶活性释放孔的24%、37%,为对照组LDH释放量的3.8、3.4倍(P<0.001、P<0.001)。不同PCD抑制剂对SFTSV致细胞死亡抑制结果显示,泛caspase抑制剂和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 RIP3)抑制剂在48 h、72 h均有抑制作用,48 h其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2.1、1.6倍,72 h为2.3、1.7倍,且泛caspase抑制剂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抑制剂组,caspase-1、caspase-3抑制剂仅在48 h有抑制作用,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1.5、1.3倍。SFTSV感染Vero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aspase-1、IL-1β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至48 h分别达对照组的3.4、9.5倍(P<0.001、P<0.001)。结论SFTSV感染Vero细胞可导致多种形式PCD,包括凋亡、焦亡、程序性坏死,且PCD过程中可检测到焦亡相关蛋白活化,进一步探讨了焦亡的存在。
简介: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能够在使用时避免面部、耳部出现压痕、因连接不牢出现药液倾洒问题的一种新型医用护耳式雾化器。此项设计主要针对于昏迷、年老体弱、新生儿群体,为了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方法 ①在原有的松紧条带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升级,将松紧条带优化为护耳条带。②在原本的连接管口内侧增加螺纹设计,便于连接管与雾化药杯连接的更加牢固,避免出现因连接管松脱导致药液倾洒从而影响雾化疗效的问题。结果 新型医用护耳式雾化器确实能够更好的避免了面部、耳部出现压痕的问题以及能够更好的解决因连接管松脱出现药液倾洒的问题。结论 新型护耳式雾化器方便可行,是代替原本雾化器的优良方案。此项设计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雾化体验,避免出现面部、耳部压痕,及药液的浪费,实现更好的雾化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光学信号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ncer cell,OSCC)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将OSCC细胞系(SCC9和HSC3)及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体外共培养6 h,验证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区分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能力。其次,将16只BALB/c雄性小鼠(5~6周龄,20~25g)分为两组,每组8只,将SCC9和HSC3细胞以1×106 个/ml浓度分别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5 mg/kg ICG,配对t检验分析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在OSC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最后,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10例OSCC患者,其中舌癌6例,颊癌4例,男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6岁(46~71岁),均在术前6~8 h经肘静脉注射ICG,剂量为0.75 mg/kg。术中测量OSCC患者的肿瘤、瘤周(肿瘤边界外2.0 cm)及正常舌或颊黏膜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三个样本组的近红外荧光强度,Tukey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分析三者之间的信号背景比(signal background ratio,SBR)。结果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OSCC细胞株HSC3和SCC9的近红外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P<0.01)。体内结果显示,OSCC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高于正常组织,SBR为8.67±0.35。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408.23±101.51)AU]显著高于瘤周和正常组织[分别为(253.12±64.89)和(261.50±80.47)AU](P<0.05);肿瘤与瘤周组织、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近红外信号强度的SBR为1.61±0.53和1.56±0.48,而瘤周与正常组织的SBR为0.96±0.17。结论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可区分OSCC和正常细胞。在OSCC根治术中,光学信号定量结合ICG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辅助精确手术具有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