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心血疾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效果和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部分心血疾病患者来进行心理护理效果研究。结论心血疾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有助于其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理学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脑血管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脑血管组9例,占28.13%,无脑血管组23例,占71.88%。两组病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体温、头痛率、晕倒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白细胞、血小板、ESR、CRP、凝血因子VⅢ活性、凝血因子IX活性、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IgG(g/L)、IgA(g/L)、IgM(g/L)、C3(g/L)、C4(g/L)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蛋白定量、细胞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免疫抑制剂应用例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泼尼松用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对系统性血管炎的白细胞、血小板、ESR、CRP、凝血因子VⅢ活性、凝血因子IX活性、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IgG(g/L)、IgA(g/L)、IgM(g/L)、C3(g/L)、C4(g/L)指标进行严密观察。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脑血管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具有诱导骨折端及周围软组织血管的生成,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标签: 骨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愈合
  • 简介:摘要由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称为3c型糖尿,又称胰源性糖尿,主要由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引起,其流行学特征和病理机制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具有临床相关性。与1型和2型糖尿相比,3c型糖尿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分析3c型糖尿的流行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进展,以及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深入理解其病因和病理机制,有助于3c型糖尿的鉴别和早预防、早治疗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腺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糖尿病,3c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型肝性脑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论应注意亚临床型肝性脑的早期诊断。肝性脑的诊断与血氨水平无完全正相关,肝性脑的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与其他脑如Wernicke脑鉴别。

  • 标签: 肝性脑病 分型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合并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的方法,描述、总结、分析了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27例布氏杆菌合并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论布氏杆菌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据流行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经过规范化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传染病
  • 简介:摘要:对在临床糖尿诊断中应用血液生化检验的价值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 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 57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分别为两组研究对象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2h糖耐受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准确率为 95.74%,对照组患者为 82.98%,观察组患者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临床糖尿的诊断中,生化检验是更加理想的方式,可以对疾病进行更加科学的判断,整体的符合率较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

  • 标签: 临床糖尿病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对比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与成形术在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 6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取自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输尿管成形术)和实验组(行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成形术,输尿管内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微创治疗 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早期糖尿肾病(DN)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对照组大鼠实验过程中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3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的方法,制备DN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N组和大黄素治疗组(DN+大黄素组)。造模成功后,DN组继续高糖、高脂饮食;DN+大黄素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大黄素(2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各组大鼠在实验14周末观测以下指标:(1)收集24 h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量;(2)完成尿液收集后称体质量并记录;(3)处死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肾肌酐、尿素氮、血糖;(4)取左侧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ephrin、Desmin蛋白的表达情况;(5)取右侧肾脏肾皮质部位组织,电镜下观察足细胞及基底膜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30只,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只,实验过程中DN组及DN+大黄素组大鼠各死亡2只。(1)14周末对照组、DN组、DN+大黄素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350.1±14.16)、(265.2±7.62)、(312.1±11.7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50,P<0.001)。(2)对照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分别为(28.88±4.36)μmol/L、(8.76±0.50)mmol/L、(9.81±0.86)mmol/L、(3.60±0.79)mg;DN组分别为(92.30±7.30)μmol/L、(29.41±6.67)mmol/L、(25.10±4.10)mmol/L、(35.23±4.07)mg;DN+大黄素组分别为(52.10±5.80)μmol/L、(14.93±1.03)mmol/L、(16.51±1.14)mmol/L、(13.35±1.89)mg。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量均升高;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各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未见异常;DN组肾小球硬化,肾小囊狭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DN+大黄素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囊狭窄均有改善。(4)PAS染色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基质变化情况:对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清晰可见,系膜基质无异常;D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模糊,系膜基质增多;DN+大黄素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较模糊,系膜基质较多。(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phrin及Desmin蛋白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均降低,Desmin蛋白光密度值均增加;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增加,Desmin蛋白光密度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和基底膜变化情况:对照组足细胞轻度水肿,足突均匀、等宽排列,未见融合,基底膜完整,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组足细胞呈中度水肿,足突明显融合、变宽,基底膜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大黄素组足细胞呈轻度水肿,足突融合、变宽情况减轻,基底膜厚薄均一。结论大黄素能显著改善早期DN大鼠的体质量、肾脏病理结构及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足细胞发生EMT、促进肾病蛋白Nephrin的表达和减少足细胞EMT骨架蛋白Desmin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大黄素 足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6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49.54±12.81)岁(范围26~68岁)。开放性损伤17例,Gustilo-AndersonⅡ型6例、ⅢA型11例;闭合性损伤9例。骨折AO/OTA分型:44B型4例,44C型22例;Langu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16例,旋前外旋型10例;Maisonneuve骨折4例,其中3例为双Maisonneuve骨折。踝关节脱位方向:前脱位10例,中立位7例,后脱位9例。腓骨骨折26例,内踝骨折24例,三角韧带断裂2例,后踝骨折13例,前踝骨折8例。对所有闭合性损伤行急诊复位石膏托固定,开放性损伤行清创、复位、跟骨牵引或跨关节克氏针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允许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采取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评估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结果4例患者急诊复位困难,术中证实难复原因均为胫后肌腱脱位前置于下胫腓联合前方。26例患者中腓骨钢板固定25例;内踝骨折固定24例,其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23例、克氏针固定1例;后踝骨折固定12例,其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9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前踝骨折固定7例,其中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1例、空心螺钉固定6例;下胫腓联合固定16例,其中采取1枚螺钉固定12例、2枚螺钉固定2例、采取TightRope带袢钛板固定2例。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23±9.70)个月(范围12~60个月)。术后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2例,复位可4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6.31±3.64)周(范围10~24周)。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10.38°±6.66°(范围0°~30°),跖屈34.04°±7.20°(范围15°~45°)。AOFAS踝与后足评分(83.30±13.94)分(范围24~100分)。10例(38%,10/2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中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2例出现伤口渗液,经清洁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内侧皮肤发生坏死缺损,分别通过植皮和皮瓣转移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和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多见于高能量损伤,骨折形态特征多样化。对于骨折脱位急诊难以复位时需要警惕胫后肌腱脱位嵌插的可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注重软组织的保护和可靠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但是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例发育性和癫痫性脑8型(DEE8)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结合Sanger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以确定遗传来源。同时,对先证者1的母亲及先证者2进行X染色体失活模式检测,分析ARHGEF9等位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2例患儿均出现全面发育落后。先证者1临床表现为运动、语言、智力障碍以及癫痫发作,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睡眠期双侧额区、中线区棘波、棘慢波发放。先证者2存在运动、语言和认知落后的临床表现,但无癫痫症状。全外显子检测显示先证者1存在ARHGEF9基因c.925-2A>T经典剪接变异,Sanger测序证实该变异遗传自母亲,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先证者1母亲X染色体极度偏移失活,突变型和野生型ARHGEF9表达量比率接近为0∶100%。先证者2存在ARHGEF9基因3~10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经定量PCR验证患儿父母该位置均无变异,该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发变异。结论DEE8疾病相对罕见,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表型,但癫痫并非其特异性临床表现。ARHGEF9基因经典剪接变异和外显子杂合缺失变异可能为2例先证者的病因,上述变异丰富了DEE8相关疾病的变异谱与表型谱。

  • 标签: 癫痫 ARHGEF9基因 发育性和癫痫性脑病8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对其进行AF系统内固定治疗,并将治疗前后的骨折位置各项指标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治疗前后的指标差异,分析AF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A级27例,B级25例,C级30例,D级19例,手术后,未见A级患者,B级16例,C级35例,D级47例。患者手术后未见并发症产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高度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利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脊柱脊髓损伤,并且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AF系统内固定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内科疗法应用效果。方法:采集院内收治的90例胃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采用消化内科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肠生化、异型增生、活动性、腺体减少与炎症指标进行评分,对胃粘膜病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胃粘膜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是预后最差的肺癌亚型,目前指南仅推荐Ⅰ~ⅡA期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治疗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近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了这一方面。本文回顾近十年的研究文献,就手术在小细胞肺癌多学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方法: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 2018年 1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6h和 12h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静脉溶栓在早起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 标签: 早起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