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鉴定1例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ALL)患者中具有病理意义的融合基因,并探讨其实验室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可能存在的融合基因,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鉴定患者携带TCF3 exon 17-ZNF384 exon 7型融合基因,对应的染色体易位为隐匿性,不易通过核型分析发现。肿瘤细胞伴髓系抗原CD13和CD33表达。患者虽经多种化疗方案和CD19、CD22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仍多次全面复发。患者最终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获得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检测持续阴性。结论转录组测序可有效检测白血病中可能存在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融合基因。TCF3-ZNF384阳性的B-ALL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和临床特征,可能对化疗和免疫治疗反应不佳,更容易复发,及时行allo-HSCT治疗可帮助这部分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TCF3-ZNF384阳性的B-ALL在儿童患者中并不少见,但未被有效鉴定,应被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血液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疑难情况中的应用和发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与输血科在血型鉴定时发现血清法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或凝集不典型的患者3例。分别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Sanger测序法鉴定ABO基因型,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BO和FU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例12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O.01.02和BA.04基因亚型,对应B(A)血清亚型;ABO基因表达量正常(354.80)。1例41岁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A1.02和B.01基因型,对应A1B血清型;ABO基因表达显著减低(45.70)。1例42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为A1.02和A2.05亚型,分别对应A1和A2血清型;ABO基因表达量为0。3例患者FUT1基因表达量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根据基因型和对应的血清型制定血制品输注策略,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可因血型基因亚型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ABO基因分型和血型基因表达分析可帮助准确判定原因,为血制品输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患者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突变特征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的48例MPA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靶向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血液系统肿瘤中常见突变的58种基因,其中对FLT3基因检测内部串联重复(ITD)和点突变发生的热点区域第14、15和20号外显子。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肿瘤中常见的35种融合基因。结果48例MPAL患者中FLT3突变7例,均为ITD突变。FLT3-ITD的中位插入片段长度为48 bp,1例患者同时携带2种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40.5%(7.9%~84.7%)。FLT3突变阳性和阴性的初诊患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例FLT3突变阳性患者中4例伴随RUNX1突变。共4例FLT3-ITD阳性患者接受了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其中3例获得完全缓解。结论MPAL患者中FLT3突变以ITD突变为主。FLT3-ITD阳性的MPAL患者常伴随RUNX1突变,可获益于FLT3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F2D-BCL9融合基因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该类白血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1例MEF2D-BCL9融合基因阳性B-ALL患者的病历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总结MEF2D-BCL9融合基因阳性B-AL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结果患者为18岁女性,2018年1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B-ALL,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初发病6个月后复发,初发病9个月转入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治疗。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检出MEF2D-BCL9融合基因,并经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验证。骨髓细胞形态类似成熟B细胞且伴有空泡,无特征性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经VLD方案化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并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疾病缓解。至2022年2月末次随访,患者已持续完全缓解2年。结论MEF2D-BCL9融合基因阳性B-ALL具有高危、易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等临床特征。该类患者或可受益于CAR-T和allo-HSCT治疗。对于有特征性骨髓形态表现的儿童、青少年B-ALL,尤其应将MEF2D-BCL9融合基因纳入检测中或通过RNA-seq进行鉴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所揭示的感染谱特征,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1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的血液病患者64例。用mNGS方法检测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致病或疑似致病的病原体。结果共对64例allo-HSCT患者进行了97份样本的mNGS检测。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溶血葡萄球菌(19例次)和人葡萄球菌(14例次),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8例次);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细环病毒(分别为35、22和23例次);真菌中最常见的为球形马拉色菌(14例次)和近平滑念珠菌(8例次)。3例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均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患者。1例患者痰液中检测到口腔支原体,寄生虫未见。结论mNGS可全面揭示血液病allo-HSCT后的感染谱,尤其对于少见和难培养病原微生物检测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帮助临床感染病原体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T和其他伴随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性白血病(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的104例初诊CBF-AML患者,使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58种基因突变。分析其中KIT突变阳性的CBF-AML(KIT+CBF-AM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他伴随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104例CBF-AML患者中共检测到56例(53.85%)KIT突变阳性,其中D816突变最常见(32例),其次为N822突变(17例)。KIT+CBF-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更高,更易发生性染色体丢失。随访52例KIT+CBF-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总生存(OS)率显著高于化疗组(88.9%比57.1%,χ2=6.076,P<0.05)。伴FLT3突变的KIT+CBF-AML患者无事件生存(EFS)率和OS率均显著低于FLT3突变阴性组(EFS:40.0%比72.3%,χ2=6.557,P<0.05;OS:60.0%比87.2%,χ2=8.305,P<0.05);伴TET2突变的患者OS率低于TET2突变阴性组(50.0%比87.5%,χ2=4.130,P<0.05)。结论伴随基因突变(尤其FLT3和TET2突变)可增加KIT+CBF-AM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allo-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8年至2020年收治的3例接受allo-HSCT后发生HHV-7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诊治经过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接受allo-HSCT后发生HHV-7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神志淡漠等,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HHV-7病毒DNA阳性,应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治疗有效。2例轻症患者预后好,1例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结论HHV-7病毒性脑炎是allo-HSCT后的一种少见感染,因缺乏典型症状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指征而易被漏诊,脑脊液中检测出HHV-7 DNA可帮助确诊,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治疗有效。
简介:摘要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基因突变(KMs)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经典的Sanger基因测序是当前筛查BCR-ABL1-KMs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无法获得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不能鉴定复合突变、不能分析多个突变克隆的组成及演变等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应用于靶向检测BCR-ABL1-KMs。NGS相对于Sanger测序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可准确计算VAF、可分析复合突变和克隆组成等优势,已被国际专家共识推荐为TKIs耐药突变的首选筛查方法。本文对相关进展做一介绍,并建议应重视NGS在BCR-ABL1-KMs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