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 电极 心脏起搏
  • 简介:摘要肝脏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致死性原因之一,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已发生同步肝转移。随着外科新证据、新理念的发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手术治疗、转化治疗以及手术可切除和预后的判断标准等也有了新的认识。完善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依据新证据,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这是CRLM的治疗目的。本文针对目前CRLM的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肺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的效果。方法: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肺病患者中选取 11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7例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 57例患者则主要接受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慢性阻塞肺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数据明显的低于试验组( P< 0.05);失眠状况的数据明显的高于试验组( P< 0.05)。结论:在对慢性阻塞肺病患者实施护理时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同时有利于让患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机器人肿瘤剜除术(robotic enucleation,REN)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PD)在治疗胰头部胰腺实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的可行及术后短期、长期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收治的28例胰头部SPT患者,其中10例患者进行REN,18例患者接受RPD。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男∶女比例为1∶8.33。REN组体质量指数值较低(P=0.046)。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与RPD组相比,REN组的手术时间更短(P<0.001)、出血量更少(P=0.009)。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胰瘘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REN组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P=0.039)。结论机器人胰头部SPT肿瘤剜除术安全可行,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势明显,不会增加术后胰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适合的胰头部SPT患者建议首选REN治疗。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