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 电极 心脏起搏
  • 简介:摘要肝脏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致死性原因之一,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已发生同步肝转移。随着外科新证据、新理念的发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手术治疗、转化治疗以及手术可切除和预后的判断标准等也有了新的认识。完善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依据新证据,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这是CRLM的治疗目的。本文针对目前CRLM的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运行是实时运行的, 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所以要想保证电力系统稳行运行, 就要不断对其各种因素进行查明分析, 控制。而要想让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其中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控制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进行了探讨和简单分析。

  • 标签: 电力调度 安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长期有效和安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ACS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服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I术后2年的缺血事件,即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2年的全因死亡和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022例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年龄为(71.5±5.3)岁,其中氯吡格雷组3 201例,替格瑞洛组821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2年的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3.2%(26/821)比5.6%(179/3 201),P=0.005]。两组在2年BARC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4/821)比1.6%(52/3 201),P=0.818]。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较使用氯吡格雷者低[1.5%(12/821)比4.1%(132/3 201),P=0.005]。在校正了组间差异后发现,相比于氯吡格雷组,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2年缺血事件(HR=0.637,95%CI 0.409~0.991,P=0.046)及全因死亡(HR=0.402,95%CI 0.213~0.758,P=0.005)发生风险更低,BARC 2、3、5型出血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57,95%CI 0.496~1.848,P=0.897)。结论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长期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电力系统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突出,各界对电力系统工作性能的关注也越发广泛,新式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使电力系统管理工作全面得到强化。基于此,本文以电力系统脆弱的主要指标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电力系统脆弱评估方法,最后结合实例对上述内容进行证明,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为后续电力系统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持续优化提供必要参考。

  • 标签: 电力系统 供电稳定性 线性约束评估法 开放式评估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

  • 标签: 小学 英语课堂教学 实效性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肺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的效果。方法: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肺病患者中选取 11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7例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 57例患者则主要接受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慢性阻塞肺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数据明显的低于试验组( P< 0.05);失眠状况的数据明显的高于试验组( P< 0.05)。结论:在对慢性阻塞肺病患者实施护理时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同时有利于让患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房颤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按照房颤指南给予常规围术期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在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P<0.05),但未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随访3、6和12个月试验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0.0%、78.9%和75.6%,高于对照组的72.2%、70.0%和68.9%(χ2=4.866、6.667和4.091,P=0.027、0.010和0.043)。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试验组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持续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逆转心脏重构、纠正心功能方面有满意疗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的疗效。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6例,经双盲法分为单独给予舒利迭的对照组与对照组基础上再给噻托溴铵的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COPD稳定期患者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噻托溴铵 舒利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机器人肿瘤剜除术(robotic enucleation,REN)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PD)在治疗胰头部胰腺实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的可行及术后短期、长期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收治的28例胰头部SPT患者,其中10例患者进行REN,18例患者接受RPD。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男∶女比例为1∶8.33。REN组体质量指数值较低(P=0.046)。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与RPD组相比,REN组的手术时间更短(P<0.001)、出血量更少(P=0.009)。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胰瘘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REN组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P=0.039)。结论机器人胰头部SPT肿瘤剜除术安全可行,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势明显,不会增加术后胰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适合的胰头部SPT患者建议首选REN治疗。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