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术后3 d A级+B级置钉率、关节突关节侵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15.2±4.4)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00,135)ml,少于B组的160(120,200)ml(P<0.01)。A组住院时间为8(7,11)d,短于B组的12(10,16)d(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VAS和ODI分别为3(2,4)分、21(18,23),低于B组的4(3,5)分、27(20,32)。(P<0.05或0.01),余各时相点两组间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A级+B级置钉率为96.5%(191/198),高于B组的90.4%(206/228)(P<0.05)。A组关节突关节侵犯率为4.0%(8/198),低于B组的11.8%(27/228)(P<0.01)。结论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提高置钉准确性,降低侵犯关节突关节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0月— 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27~59岁,平均43.9岁。骨折部位:T11 4例,T12 28例,L1 23例,L2 7例。骨折AO分型:A1型40例,A2型3例,A3型19例。31例采用ERAS护理模式(ERAS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腹胀、尿路感染、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尿潴留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ERAS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7.2±2.0)h、(10.7±3.7)h和(26.7±6.4)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5.6)h、(22.5±5.1)h和(72.5±12.4)h(P均<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7±1.3)d,短于对照组的(5.9±1.5)d(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3,7 d VAS为(3.6±1.5)分、(2.8±0.8)分和(1.7±0.6)分,低于对照组的(4.6±1.3)分、(4.0±1.3)分和(2.7±0.9)分(P均<0.05)。ERAS组术前2 h及术后2 h、1 d和3 d GCQ评分分别为(72.0±6.5)分、(75.0±11.1)分、(88.4±5.1)分和(89.3±4.5)分,高于对照组的(54.0±7.2)分、(59.5±6.3)分、(62.7±5.9)分和(76.0±5.7)分(P均<0.05)。ERAS组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ODI分别为(37.3±5.8)分、(28.9±6.3)分和(23.1±2.7)分,低于对照组的(44.9±7.9)分、(33.9±8.7)分和(30.3±5.3)分(P均<0.05)。ERAS组术后腹胀发生率(7%)、尿路感染发生率(5%)和术后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35%和16%)(P均<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伤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应用ERAS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模式更利于缓解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1岁[(72.8±8.3)岁]。骨折节段:T5~T10 82椎,T11~L2 389椎,L3~L5 173椎。178例PKP术后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252例PKP术后接受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再骨折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27.3±4.6)个月]。术前及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3±1.5)SD、(-1.2±2.3)SD(P<0.05),基础治疗组分别为(-2.2±1.2)SD、(-2.1±1.1)SD(P>0.05)。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6±0.8)分、(2.8±0.8)分、(2.1±0.8)分,基础治疗组分别为(8.5±1.1)分、(2.9±0.9)分、(3.0±2.3)分。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ODI分别为48.7±5.3、24.0±2.9、22.3±3.3,基础治疗组分别为48.3±6.1、24.5±3.8、27.6±4.0。术后3 d及1年两组VAS与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VAS与ODI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0.1%(18/178),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16.7%(43/252)(P<0.05)。唑来膦酸组病死率为5.1%(9/178),基础治疗组为6.3%(16/252)(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术后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