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肝肾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肝肾C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男8例、女3例,中位年龄44岁(22~60岁)。症状包括腹痛、腰痛、发热;肝+右肾病灶9例,肝+左肾病灶2例,病灶体积中位数944.1 cm3(67.1~9 310.4 cm3)。采用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外/内囊切除10例、肝/肾切除4例以及肝肾外病灶切除5例。手术均顺利,根治率为63.6%(7/11),术后未发生肝/肾功能不全,中位手术时长2.5 h(1.4~4.5 h)、中位出血量100 ml(50~200 ml)、中位住院天数7 d(5~10 d)。中位随访时长42个月(34~123个月),无死亡或疾病复发病例,均获得治愈。结论采用同期联合手术治疗复发性或继发性肝肾CE安全、可行、有效,可一并切除其他临近器官的CE病灶,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肝肾泡型棘球蚴病(AE)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10例肝肾AE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2.5±10.3)岁(范围:27~52岁)。7例曾行姑息性治疗但服药依从性差。10例均存在肝右叶和右肾的联合病灶,2例分别合并肝左外叶和左肾小病灶。病灶体积为(726.4±576.1)cm3(范围:117.0~1 998.0 cm3)。病灶侵犯右侧膈肌7例、下腔静脉7例、右肾上腺6例、腹壁2例、右侧腰大肌1例、十二指肠1例和右肺下叶2例。采用同期联合根治性手术和血管重建等方法治疗肝肾及邻近器官的AE病灶。半肝及以上肝切除8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2例,肝部分切除1例;右肾全切除7例,右肾部分切除3例,左肾部分切除1例;清除肝肾外受侵组织器官的病灶,并进行相应修补或重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肝肾功能不全。3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后改善;1例出现右肾周围尿漏,置入双“J”管并保守治疗后改善。随访6~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无死亡病例,无发生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病者。1例术后7个月时发生腹壁切口疝,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随访中无复发,10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采用同期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复发性或原发性肝肾AE安全可行,可同时有效清除其他邻近器官的病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9~49岁,平均34岁。11例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4例仅为药物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疗效。结果2例仅行肝部手术患者,术后规律口服抗包虫药物,随访期间病情稳定。3例仅行脑部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3年,随访期间1例出现肺炎并肺不张,1例出现腹水、黄疸、体力下降,另1例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2例联合行肝部分切除术和脑包虫切除术患者,其中1例多次行脑包虫切除术,至今随访5年,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休养。另1例,随访3年病情稳定,健在并能自理。4例单纯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其中1例随访3年病情平稳,1例出现腹水,1例出现体重减轻、体力下降、肢体水肿,另1例出现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肺炎等,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健在。结论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予以抗包虫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原则上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再行肝、肺、脾等器官包虫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相关病史、影像学资料、部分血清学指标。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石最大直径(≥10 mm)(χ2=7.896,P=0.019),乳头旁憩室(有)(χ2=10.849,P=0.013),胆囊结石数量(多发)(χ2=9.760,P=0.080),年龄(t=2.767,P=0.006),胆总管直径(t=8.068,P=0.000),总胆红素(t=2.372,P=0.019),碱性磷酸酶(t=2.448,P=0.016)等与合并胆总管结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最大直径≥10 mm、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形成、胆囊多发结石是合并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病史、结石形状、体质量指数、胆囊最大直径、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与合并胆总管结石形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围手术期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48例HCCA患者,其中25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ERAS组),23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传统处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前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无差异,术后第7天ERAS组TBiL、ALT、AST显著低于传统组,而ALB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 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减少(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2例(8%)低于传统组9例(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A围手术期中实施ERAS模式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在万方医学、维普、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文献平台以"肝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echinococcosis","liver or hepatic","laparoscopic or minimal invasive"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2月至2020年2月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关于术中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其中2篇前瞻性研究,7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 031例患者,腹腔镜组272例,开腹组75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OR=1.64,95%CI:1.10~2.45,P<0.05),其中切口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1,95%CI:1.03~7.70,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SMD=1.21,95%CI:0.47~1.96,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及积液、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简介:摘要目的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运用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DJ)围术期管理,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83例接受CDJ治疗的良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37例接受传统理念治疗(传统组);46例患者采用ERAS理念治疗(ERAS组)。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VAS疼痛评分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RAS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等均优于传统组(P<0.05);ERAS组患者总并发生发生率(8.7%)明显低于传统组(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CDJ中,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确保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术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行PD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ERAS理念行围术期管理(ERAS组),20例患者运用传统观念行围术期管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20.8%),明显少于传统组并发症10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行PD围手术期管理安全有效,具有患者花费少,手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肝动脉血流在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依据术中血流阻断不同分为:A组(n=42),选择性阻断肝动脉;B组(n=38),阻断第一肝门血流。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15.7±29.6)ml、术后通气时间(2.3±0.1)d、住院天数(11.6±1.0)d,少于B组(254.8±20.6)ml、(3.2±0.2)d、(12.7±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9.5%),B组发生并发症5例(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ALT、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5天ALT(62.8±5.2)U/L、AST(32.7±2.6)U/L、白蛋白(39.1±0.3)g/L、总胆红素(12.1±0.5)μmol/L,均优于B组(121.9±5.6)U/L、(53.9±8.0)U/L、(32.2±0.6)g/L、(19.3±0.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完整剥离术中选择性阻断肝动脉,在控制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腹腔镜外囊完整切除与开腹外囊完整切除治疗肝囊型包虫病(HC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治疗HCE患者中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37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相较于开腹组,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带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较低(P<0.05)。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开腹组(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美观等多诸多优势。但术前准确的病情评估、术中精准的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评价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找2015年至2020年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经EMIC和LC在治疗胆囊结石的试验及分析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1113例患者)。利用STATA15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通过标准化均数差(SMD)、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CI)对比分析EMIC和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EMIC组与LC组在手术时间[SMD=0.471(-0.154, 1.097)]、住院时间[SMD=-0.341(-0.688, 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31(0.247, 1.138)]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SMD=-1.255(-2.152, -0.358)]、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SMD=-1.778(-3.059, -0.497)]方面EMIC组低于LC组(P<0.05),但EMIC组住院费用高于LC组[SMD=0.232(0.043, 0.422)],(P<0.05);在术后结石复发率[OR=3.513(1.031, 11.964)]方面,LC组低于EMIC组(P<0.05)。结论EMIC相较LC在治疗胆囊结石中有其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术中出血少、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但EMIC组住院花费、结石复发率高于LC组,临床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需经过更详细、慎重的思考,严格把控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