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随着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做好规模化养鸡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成为广大养鸡场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搞好养鸡场的卫生防疫,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防疫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分别从“卫生管理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免疫接种制度”、“监测制度”、“用药制度”、“鸡场疫情报告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规模化养鸡场的卫生防疫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养鸡场 卫生防疫制度 提高防疫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是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从现状出发,为艾滋病教育提供参照。方法是选择调查问卷的方式,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依照专业年级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在这次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率在92%以上的有1项,正确率在51%的以下的有5项,这些学生中听说过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有27%。结论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的比较片面,对患者的态度不错,现阶段大学生的性理念也出现了很大变大,因此有必要在学校展开艾滋病教育,重视对大学生电脑心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

  • 标签: 高职院校 艾滋病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肝脏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脐静脉置管的使用安全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资料,总结和分析术后继发肝脏损伤病例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情况,并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复习。结果共1 721例新生儿行脐静脉置管术,7例(0.4%)继发肝实质损伤,其中6例为肝脏内渗出性坏死,1例为肝脏血肿。肝脏损伤组与非肝脏损伤组比较,出生胎龄[(31.12±2.64)周比(30.62±2.75)周]和出生体重[(1 493±525)g比(1 374±473)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发现肝脏病变时脐静脉导管的末端位置均在膈肌以下(第9~11胸椎),除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外,其他6例存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反复胃潴留、肠鸣音减弱等,肝脏血肿伴休克、贫血;血液检查提示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肝功能异常;X线检查发现肝区囊状透亮影,超声和(或)CT检查见损伤病灶。经及时拔除导管和防治感染治疗,损伤病灶逐步吸收。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继发肝脏损伤的发生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脐静脉末端位置低于膈肌水平是重要原因,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导管 并发症 肝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临床结局的影响及ELBWI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ELBWI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性别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比较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和死亡率;根据两组患儿结局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ELBWI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37例ELBWI,男婴组311例,存活率57.9%(180/311);女婴组326例,存活率57.4%(187/326)。男婴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和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女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LBWI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两组存活率、积极救治死亡率和放弃救治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弃治疗(P<0.01)和肺出血(P<0.05)导致两组ELBWI死亡风险增加。结论男性ELBWI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重度脑室内出血的风险高于女性ELBWI;放弃治疗和肺出血是导致所有ELBWI死亡的共同危险因素。

  • 标签: 性别因素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并发症 存活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影响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保山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16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目标,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6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定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全血多元素水平和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全血多元素中钙、锌、铜、铁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不作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除外均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论:为有效控制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情,则需要根据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影响因素危害。

  • 标签: 影响因素 分析 全血多元素水平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肝脏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脐静脉置管的使用安全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资料,总结和分析术后继发肝脏损伤病例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情况,并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复习。结果共1 721例新生儿行脐静脉置管术,7例(0.4%)继发肝实质损伤,其中6例为肝脏内渗出性坏死,1例为肝脏血肿。肝脏损伤组与非肝脏损伤组比较,出生胎龄[(31.12±2.64)周比(30.62±2.75)周]和出生体重[(1 493±525)g比(1 374±473)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发现肝脏病变时脐静脉导管的末端位置均在膈肌以下(第9~11胸椎),除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外,其他6例存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反复胃潴留、肠鸣音减弱等,肝脏血肿伴休克、贫血;血液检查提示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肝功能异常;X线检查发现肝区囊状透亮影,超声和(或)CT检查见损伤病灶。经及时拔除导管和防治感染治疗,损伤病灶逐步吸收。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继发肝脏损伤的发生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脐静脉末端位置低于膈肌水平是重要原因,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导管 并发症 肝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胎龄<32周早产儿的肠内喂养情况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及肠内喂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方法对2018年1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将其分为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喂养耐受组76例,男45例(59.2%,45/76例),胎龄(29.43±1.42)周;喂养不耐受组79例,男48例(60.8%,48/79例),胎龄(29.16±1.60)周。了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比较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肠内喂养、生长发育和主要诊疗情况。结果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均使用早产儿住院期间配方奶开奶,出生48 h内开奶的占92.9%(144/155例),出生24 h内开奶的占76.1%(118/155例),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开奶量分别为(12.24±4.37)mL/(kg·d)和(11.23±4.88) mL/(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2.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出生第1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69±4.30) mL/(kg·d) 和(4.29±4.02) mL/(kg·d);出生第2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43±0.45) mL/(kg·d)和(4.26±2.75) mL/(kg·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3、t′=13.294,均P<0.05)。3.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20.55±9.66) d和(34.88±15.0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9,P<0.05)。4.喂养耐受组较喂养不耐受组住院时间短、体质量增长多、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5.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0.9 %(79/155例),胎粪排出延迟、输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能与喂养不耐受相关。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肠内喂养不理想,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偏高,医务人员喂养方案有待改进。

  • 标签: 婴儿,早产 肠内喂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分为喂养耐受组(FT组)、生后1周内出现喂养不耐受组(1周内FI组)、出生1周后出现喂养不耐受组(1周后FI组)3组,比较3组早产儿肠内喂养期间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诊疗措施,分析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胎龄<32周早产儿161例,发生喂养不耐受108例(67.1%),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1周内出现的喂养不耐受以腹胀(58.3%,42/72)、残奶多(52.8%,38/72)为突出表现,1周后出现的喂养不耐受以腹胀(86.1%,31/36)、大便潜血(80.6%,29/36)为突出表现;24.1%(26/108)喂养不耐受总时间≥2周;(2)FT组中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000 g、生后1周内有严重感染或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生后2周内连续使用抗生素比例均低于两个FI组,住院期间输血次数少于两个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FI组第1周使用有创+无创通气比例大于1周后FI组和FT组,1周内FI组和FT组第2周及以后超3 d不排便比例小于1周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动脉导管未闭、胎粪排出延迟是1周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OR=5.814, 95%CI 1.335~25.318;OR=3.860, 95%CI 1.009~10.997);出生体重大是1周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1 000~1 250 g:OR=0.044,95%CI 0.003~0.609;1 250~1 500 g:OR=0.049,95%CI 0.003~0.748),生后第1周使用有创+无创通气是1周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OR=0.074, 95%CI 0.012~0.450)。结论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1周内以腹胀、残奶多为主,1周后以腹胀、大便潜血为主;动脉导管未闭、胎粪排出延迟可能是1周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大、生后第1周使用有创+无创辅助通气可能是1周后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肠道营养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内容复杂难懂,而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将学科知识整体化,把思维导图应用到高职高专学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 标签: 思维导图 医学免疫学 教学 高职高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要求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培养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的高级技术应用性护理人才。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实训教学环节,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讲解、示教、训练”型实训教学模式,

  • 标签:
  • 简介:信息技术教学打破了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原始、单一的模式,无疑使我们的教育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迈出广一大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件又将使得干巴巴的说教变成了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作为一个计算机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丰富的今天,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试行)》,把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整合,本人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 标签: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 多媒体教学
  • 简介:我国的教育已拥有了信息技术教学,打破了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原始、单一模式,无疑使我国的教育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作为一位教师在多媒体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丰富多彩的令走,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试行)》,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必须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信息软件与教师讲授、信息与技术的关系,须三思而后行。

  • 标签: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课程标准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