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致痫灶局限于中央区的药物难治癫痫的临床特点、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评估的53例诊断为局灶中央区药物难治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切除治疗与非切除治疗(皮质热灼、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的热凝毁损及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癫痫预后及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改变。结果53例患者中男33例,女20例,患者年龄3~45(19±11)岁。30例患者最终接受了切除治疗,23例患者接受了非切除治疗。切除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非切除治疗组,Engel Ⅰ级率比较为83.3%(25/30)比39.1%(9/23)(P=0.011)。切除治疗组术后1周[73.3%(22/30)比 21.7%(5/23),P=0.006]和3个月[30%(9/30)比 0,P=0.016]肌力下降发生率均高于非切除治疗组。结论在诊疗过程中,结合多模态检查方法有利局灶中央区药物难治癫痫的定性定位诊断;而立体定向脑电图在该疾病的诊断、功能定位及治疗中都存在着较高价值。切除治疗仍是当前最有效的终止癫痫发作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更高的术后功能障碍的风险。

  • 标签: 癫痫 药物难治性癫痫 中央区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瘢痕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下睑瘢痕切除、松解,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松解后皮肤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受区、供区外观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并以良好、一般、差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22例瘢痕下睑外翻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5.2岁。瘢痕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1 cm ×1.6 cm~4.1 cm×2.1 cm。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血运良好,术区愈合良好。随访6~48个月,未出现下睑外翻复发、睑球分离、局部色素沉着等现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改善,术后效果评价均为良好。结论面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恒定、血供良好、旋转灵活,与下睑位置邻近,颜色、质地、厚度相近,修复瘢痕下睑外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眼睑外翻 瘢痕 动脉 面部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按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20.1~2020.12纳入的10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作参考组和试验组(n=50),实施剖宫产分娩的为参考组,实施阴道分娩的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结果 两组分娩用时对比基本一致,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住院时长短于参考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见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的有效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合理使用IUD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至2020年江苏省内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上报的使用IUD后发生意外妊娠的不良事件报告,与该地区新放置IUD的人群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比较不同类型IUD妊娠发生粗率和累计发生粗率,评价避孕效果。结果共收集常见10种不同类型IUD的妊娠对象4788例,新放置IUD的人群294 834例。妊娠对象中,异位妊娠占比1.88%(90/4788);IUD脱落和位置形状改变分别占16.90%(809/4788)和32.31%(1547/4788)。放置IUD后第一年妊娠发生粗率为0.53%,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各种IUD(安舒环除外)妊娠粗率呈逐年下降趋势。TCu220C累计3年、5年和8年的妊娠粗率均居10种IUD的首位,并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粗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1.45(95% CI=1.37~1.55)、1.35(95% CI=1.28~1.43)和1.31(95% CI=1.24~1.38)。无论是否考虑脱器妊娠,吉妮累计3年、5年、8年和花式IUD累计3年、5年的妊娠粗率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剔除脱落对象,吉妮RR分别为0.58(95% CI=0.49~0.70)、0.55(95% CI=0.47~0.66)和0.63(95% CI=0.53~0.75),花式IUD分别为0.36(95% CI=0.25~0.51)和0.45(95% CI=0.33~0.61)。结论目前常见IUD均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吉妮和花式IUD的有效更高。建议对IUD放置初期对象继续加强影像学随访检查,减少因脱落和位置改变导致的意外妊娠。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意外妊娠 异位妊娠 不良事件 有效性 记录联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危险因素,探究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的水平与老年患者PO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全身麻醉下接受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531例,年龄≥65岁。使用混淆评估法(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每天2次评估术后3 d内POD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主要观察POD的发生率,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OD的危险因素。同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进一步分析PO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5例(23.5%)患者发生POD。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044,95%CI 1.006~1.048,P=0.02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OR=1.189,95%CI 1.031~1.370,P=0.017)、Hb(OR=0.988,95%CI 0.977~0.999,P=0.039)、手术时间(OR=1.003,95%CI 1.000~1.005,P=0.043)、拔管时间(OR=1.028,95%CI 1.012~1.044,P=0.001)、术后入ICU(OR=2.222,95%CI 1.308~3.775,P=0.003)、术后NLR(OR=1.027,95%CI 1.000~1.054,P=0.048)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P=0.061)、出血量(P=0.16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P=0.3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NLR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得出POD风险增加的术后NLR拐点值为11.85,将术后NLR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并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校正影响因素后,结果显示术后NLR拐点值>11.85者POD的风险明显增加[OR=2.019,95%CI 1.292~3.155,P=0.002],同时将混杂因素进行PSM后显示,术后NLR水平升高使POD的发生风险增高(OR=1.033,95%CI 1.007~1.060, P=0.012)。结论对于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术后NLR水平升高增加POD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老年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线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为前瞻队列研究。选取2005年4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入院检查治疗且基线时无DR的T2DM患者,利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数据计算TIR,并进行前瞻随访,最终纳入1 057例患者。将患者根据接近TIR四分位数切点分为≤50%、51%~70%、71%~85%、>85%组共4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IR与DR发生风险的相关。结果经过中位数7.7年的随访,266例患者出现DR。以每千人年为单位计算TIR>85%、71%~85%、51%~70%、≤50% 4组DR发生率分别为26.0/千人年(63/2 419.7人年)、28.0/千人年(57/2 032.9人年)、40.5/千人年(79/1 950.8人年)和42.0/千人年(67/1 594.1人年),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否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后,与基线TIR>85%的患者相比,基线TIR在71%~85%、51%~70%及≤50%的患者DR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HR=1.02,95%CI 0.71~1.46)、42%(HR=1.42,95%CI 1.01~1.99)及46%(HR=1.46,95%CI 1.02~2.07),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1)。TIR每降低10%,DR发生风险增加7%(HR=1.07,95%CI 1.02~1.13)。结论T2DM患者TIR水平降低可增加其DR发生风险,进一步证实TIR可成为重要血糖控制评价指标。

  • 标签: 糖尿病,2型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