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自噬是用于降解细胞质组分的高度保守的细胞内分解代谢过程,近年来,因其在急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方面的重要性而备受关注。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自噬在维持肾脏稳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用各种肾脏细胞组织特异性的条件性自噬相关基因敲除的研究逐步揭示了自噬在肾脏疾病中扮演的角色。最近的研究发现,自噬缺陷在肾脏不同病理状态下可能发挥关键作用,激活自噬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均表现出细胞保护功能,表明自噬的上调可能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然而,也有相反的证据表明自噬可能是有害的,这对研发针对上调自噬的治疗策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毛母细胞瘤皮肤镜结构特征,为临床诊断毛母细胞瘤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5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毛母细胞瘤患者皮肤镜数据资料,分析其镜下结构特征。结果根据肉眼观察有无色素,将毛母细胞瘤分为色素型(3例)和无色素型(2例)两类。在3例色素型毛母细胞瘤中,皮肤镜下可见蓝灰色卵圆形巢(3例)、分支状血管(2例)、蓝灰色小球(2例)、亮白色无结构区(2例)、同心性结构(1例)、溃疡(1例),均无黄白色均质结构。2例无色素型毛母细胞瘤中,皮肤镜下可见分支状血管2例、黄白色均质结构2例、亮白色无结构区2例,蓝灰色小球1例,均未见溃疡及蓝灰色卵圆形巢。结论色素型与无色素型毛母细胞瘤具有不同的皮肤镜特征,皮肤镜可以为毛母细胞瘤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癌痛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该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癌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控制障碍、疼痛自我效能以及生命质量。结果实施结构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控制障碍程度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构化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障碍,有效提高患者疼痛自我效能感,改善生命质量,对患者提高疼痛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肺结核患者出院指导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利用微信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出院指导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出院指导满意率,提高患者就医感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评估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收集面中部紫红型鲜红斑痣患者39例,采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3次。首次治疗前及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3次后3~6个月皮损拍照后,使用RCM检测皮损内100 μm深度血管直径和血管密度。根据临床照片评估临床疗效,并计算1 mm2范围内血管平均直径和血管平均密度。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3次后,39例患者中基愈1例(2.56%),显效16例(41.03%),有效20例(51.28%),无效2例(5.13%)。显效组和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平均直径和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组治疗前后血管平均直径差值为(48.56 ± 17.87)μm,高于有效组[(31.15 ± 21.09)μm]和无效组[(12.00 ± 2.83)μm],均P < 0.05。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后血管平均密度差值分别为(7.13 ± 3.44)支/mm2、(5.00 ± 2.22)支/mm2和(-0.50 ± 3.54)支/mm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CM可用于观察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鲜红斑痣皮损处血管平均直径、密度情况,有助于定量评估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毛发上皮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毛发上皮瘤患者23例,采集RCM、皮肤镜图像,对比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结果23例中,男5例,女18例,年龄(39.5 ± 22.1)岁。组织病理特征:肿瘤界限清楚,周围有丰富的纤维基质;肿瘤团块为多数基底样细胞集合或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向毛乳头分化;可见不等数量的角囊肿。RCM特征:23例患者中8例可见真表皮交界处芽蕾样下延的条索状细胞,有栅栏样排列趋势;18例可见真皮层散在分布结节状似有分叶的瘤团,与周围组织无收缩间隙,呈扩大的低回声结构;16例瘤团周围有中高折光的无定形基质包绕;16例患者可见特征性的疑似原始分化毛乳头结构;20例可见清晰的角囊肿。皮肤镜特征:20例可清晰观察到珍珠白色、均质状结构,10例线状毛细血管扩张。结论毛发上皮瘤的RCM特征与组织病理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111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5例)和对照组( 56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 1mg/kg单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 0. 4mg/kg·d多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6.36%、对照组为 94.64%( P>0.05);治疗后观察组 β-HCG水平、腹部包块直径均低于对照组 (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09%、对照组为 26.79%( P<0.05)。结论:甲氨蝶呤单次大剂量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更有利于降低 β-HCG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