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CT门静脉成像(CTPV)影像表现,探讨其对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黏膜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637例肝硬化患者,最后纳入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年龄(54.69±8.92)岁,女22例、年龄(62.78±11.12)岁,收集患者胃镜及CTPV等资料。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自发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侧支循环分流静脉支对食管胃底黏膜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结果出血组16例,未出血组5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侧支循环分流血管,CTPV显示侧支循环开放162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食管旁及胃周静脉曲张最常见,分别占41.36%(67/162)、26.54%(43/162),其次为脐静脉或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与胃/脾-肾静脉分流,分别占16.05%(26/162)、12.35%(20/162),最少见的侧支开放类型为腹膜后静脉曲张,仅占3.70%(6/162)。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胃底静脉分流、胃/脾-肾分流与出血呈负相关(均P<0.05),为保护性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管胃底黏膜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CTPV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分流血管的类型、分布及曲张程度,食管旁及胃周静脉支及胃/脾-肾静脉分流支对自发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CT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和分析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的流行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国3个区域、9个省、27个市随机抽取具有收治脊髓损伤患者能力的医院,回顾性调查2018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计算全国及各区域的发病率。通过病案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致伤原因、损伤水平、损伤程度、合并骨折节段和类型、合并伤、并发症、死亡情况等数据,并根据地理区域、年龄、性别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4 134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女比例为2.99∶1。中国2018 年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为50. 484人次/100万人(95%CI 50.122~50.846)。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最高为53. 791人次/100万人(95%CI 53.217~54.365)。主要致伤原因在全国为高处坠落伤(29.58%),西部地区同全国(40.68%),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交通伤(31.22%、30.10%)。主要损伤水平在全国为颈髓(64.49%),且中部地区颈髓损伤的比例最高(74.68%),西部地区腰骶髓损伤的比例最高(32.30%)。损伤程度发生率最高的为不完全性四肢瘫(55.20%),且在各个地区的分布规律一致。65.87%的患者合并骨折或脱位,其中西部地区合并比例高达77.95%,而中部地区合并比例仅54.77%。在全国,以头颈部为最主要合并伤(37.87%),东部、中部地区的合并伤分布规律同全国,而西部地区以胸部合并伤(38.57%)的比例最高。32.90%的患者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23例(0.56%)患者院内死亡,其中17例(73.91%)因呼吸功能障碍死亡。结论我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高发病率地区是东部,主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以颈髓损伤为最主要损伤节段,以不完全性四肢瘫发生率最高,以头颈部损伤为最主要合并伤,以呼吸系统并发症为最主要并发症。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柱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3.14±3.04)d、住院时间(25.67±4.54)d,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4.26±4.26)d、(25.67±4.54)d,组间数据两两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大多治愈,仅出现1例治疗无效,治愈率为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5.2%,而参照组治愈率为19%,治疗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创伤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感染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临床指标上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分泌物、肉芽生长上所得分值更低,且疼痛更轻(P<0.05)。虽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但实验组患者仅发生了1例愈合不良,并未发生交叉感染、愈合不良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低至3.2%,而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时,通过VSD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达到真正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因此VSD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科 创伤 感染 VSD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上明显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疼痛评分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大多治疗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3%,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至3.8%,与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9.2%、并发症发生率23.1%相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各生命体征指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推广与普及。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骨盆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疏导干预治疗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医院门诊焦虑症患者共计56例,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8例。常规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的方法,患者服用一些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心理状态。结果:经过差异方法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焦虑症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采取心理疏导干预在焦虑症治疗中效果明显,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心理疏导 焦虑症 协同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反应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以显著例数最多,且无效仅发生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而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3%,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并无血栓、感染现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3.1%,而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8%,组间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同时也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显微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OTLICS)4分的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7例;年龄55~92岁[(71.6±5.3)岁]。所有患者OTLICS均为4分。7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4.2)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手术治疗组VAS[(3.5±1.0)分、(2.1±0.6)分、(2.0±0.4)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4±1.7)分、(5.3±1.5)分、(3.3±0.6)分](P均<0.05),ODI[(45.8±10.3)分、(35.3±8.6)分、(26.5±7.1)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5.7±12.1)分、(58.3±10.7)分、(45.6±9.3)分](P均<0.05),SF-36评分[(82.8±1.4)分、(85.0±1.5)分、(88.0±1.3)分]高于非手术治疗组[(80.4±1.3)分、(81.5±1.4)分、(85.6±1.1)分](P均<0.05),而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Cobb角[(18.3±3.9)°、(17.5±3.0)°、(17.8±1.6)°]小于非手术治疗组[(22.4±2.2)°、(22.5±1.7)°、(22.1±1.3)°](P均<0.05),伤椎前缘高度比[(75.4±8.6)%、(76.6±8.6)%、(75.2±8.3)%]高于非手术治疗组[(63.5±7.6)%、(65.2±7.4)%、(62.8±7.2)%](P均<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6例(8%),非手术治疗组发生2例(6%)(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1%),非手术治疗组出现6例(19%)(P>0.05)。结论对于OTLICS 4分的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依据2019 AOSpine-Spine Trauma Classification System分型标准,33例A3型、伤椎节段后凸角度>20°、ASIA分级E级的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手术均采用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固定复位技术,采用3组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及伤椎邻近上、下位椎体并对伤椎进行复位,术中均未进行植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中柱高度、伤椎骨块侵入面积、伤椎椎管侵占率,以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节段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共置入198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评估置钉准确率为98.8%。手术时间为(89.8±20.4)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3.7)ml。中柱高度由术前(17.32±2.02)mm改善至术后(21.41±3.68)mm;伤椎骨块侵入面积由术前的(101.3±21.67)mm2改善至术后(68.5±18.2)mm2。伤椎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47.66%±19.83%改善至术后19.61%±5.75%。伤椎节段后凸角由术前的26.33°±5.68°改善至术后的3.13°±1.25°,末次随访时为3.49°±1.89°。VAS评分由术前(6.42±1.25)分改善至术后(1.85±0.71)分,末次随访时为(1.69±1.21)分。ODI由术前43.03%±3.46%改善至术后21.88%±4.22%,末次随访时为6.33%±2.31%。各观察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复位侵入椎管的骨块及伤椎节段后凸角度。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