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经间孔镜侧方入路全内镜技术(FULL SEE)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行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均采用间孔入路行FULL SEE技术治疗。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时对患者症状功能进行评估。术后6个月时采用MacNab评分对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完全摘除离断骨块和突出椎间盘组织16例,不完全摘除离断骨块5例,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损伤,全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27)min。术前VAS为(53±6)分,ODI为(41.5±8.6)分;术后3个月时VAS为(15±8)分,ODI为(13.9±7.0)分;术后6个月时VAS为(9±4)分,ODI为(9.9±5.6)分;术后3个月6个月时VAS和ODI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术后6个月时优效14例(66.7%),良效5例(23.8%),可效2例(9.5%);手术后优良率为90.5%(19/21例)。结论对于腰椎后缘离断症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的前提下,应用全内镜操作实行间孔镜侧方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可获得较高的优良率。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镜 椎体后缘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切2中垂直内移测量法在经皮间孔镜侧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或L2/3)的安全性初步疗效分析。方法纳入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6月—2018年8月单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5~84岁、平均65.14岁;病变节段位于L1/2者8例,L2/3者12例。术前均采用1切2中垂直内移测量法在MRI横断面测量后,确定穿刺旁开距离和穿刺点;手术均采用经皮间孔镜经间孔入路全内镜下逐步扩大椎间孔,直视下进行神经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VAS、ODI对患者临床表现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总体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MacNab评估标准。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输尿管和肾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72.13±23.01)min;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第2天均佩戴腰围下地活动、适当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出院。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根据MacNab评估标准,术后疗效优14例(70%)、良5例(25%)、可1例(5%),优良率为9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分别为(65.15±7.16)分、(22.02±9.64)分和(10.13±9.61)分,ODI分别为45.17%±10.54%、16.51%±8.35%和11.65%±5.93%,术后3、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间孔镜侧路手术治疗中,采用1切2中垂直內移测量法定位穿刺旁开距离和穿刺点安全可靠,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规划 术前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OA)患者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集落的形成对膝OA发展的意义。方法根据国际骨关节炎协会(OARSI)人关节软骨组织学等级评定系统获取0~1级、2~3级、4级三组软骨标本,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软骨细胞集落形成;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集落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情况;获取0~1级、4级两组软骨标本,提取过渡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三代,观测24 h增殖率细胞生长状态。两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结果OARSI等级0~1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完整、细胞数量多、过渡层软骨细胞无集落形成,2~3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破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过渡层软骨细胞无集落形成,4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消失、过渡层出现明显软骨细胞集落;集落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减少,Ⅹ型胶原和MMP-13表达明显增多。体外培养0~1级组过渡层软骨细胞24 h增殖率较4级组低(8%±4%比16%±6%,t=3.722,P=0.002),细胞无明显集落样生长,而4级组软骨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结论膝OA早期软骨组织浅表层存在时、过渡层软骨细胞增殖率低不形成集落;膝OA中期软骨组织浅表层缺失、过渡层软骨细胞增殖率增高并形成集落,集落中的软骨细胞呈现肥大化改变。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软骨细胞 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