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助孕中卵巢扭转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影响治疗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IVF-ET助孕过程中发生卵巢扭转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周期特征、诊治过程,随访治疗及妊娠结局,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时间段内有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周期141 539个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75 585个,共计50例患者诊断卵巢扭转并于本院行手术治疗,90.0%发生在COS周期(39例新鲜胚胎移植周期、6例全胚冷冻周期),10.0%(5/50)发生在FET周期(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内膜准备)。86.0% (43/50)的患者发生在IVF助孕获得妊娠后,且81.4% (35/43)发生在早期妊娠期间。仅34.0%(17/50)的患者存在明确诱因,98.0% (49/50)的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下腹及附件区压痛的体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扭转侧卵巢直径为(78.17±15.98)mm,对侧卵巢直径为(48.69±15.96)mm,双侧卵巢差值为(30.13±19.69)mm(-3.5~80.0 mm)。76.2% (32/42)的扭转侧卵巢超声可见血流信号。5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与手术确诊的符合率为96%。术中发现22例(44%)扭转卵巢呈紫黑色,其中16例行腹腔镜/开腹患侧附件切除;34例(68%)行患侧卵巢复位。附件切除组的卵巢扭转度数[(727.50±206.54)°]比卵巢复位组[(477.35±262.92)°,P=0.002]高;两组在发病到手术的时长、卵巢血流信号缺失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4例胚胎移植周期患者,84.1%(37/44)获得活产,1例未孕,6例自然流产。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活产组在卵巢扭转发生的时间、手术方式、发病到手术的时长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VF-ET助孕患者卵巢扭转多发生于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早期;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超声检查见患侧卵巢较对侧差异性增大有提示作用,探及卵巢血流信号并不能除外卵巢扭转。积极手术有助于明确诊断、保护生育力;对于扭转时间长、卵巢血流信号缺失、卵巢呈紫黑色的患者也有保留患侧卵巢的机会。卵巢扭转患者手术治疗后妊娠结局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女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卵巢皮质切除术中获取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后(in vitro maturation,IVM)冷冻卵母细胞保存生育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腹腔镜下卵巢皮质切除术的22例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研究组纳入腹腔镜术中同时获取未成熟卵IVM的患者(n=14);对照组纳入仅行皮质切除的患者(n=8)。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冻存皮质数量等数据,评估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研究组根据取卵方式不同分为两个亚组,经阴道取卵亚组(n=10)及经腹腔镜取卵亚组(n=4),分析两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获卵数、冻存皮质数量等数据,评估不同获卵方式的效率。全部22例患者术后每年进行随访,询问肿瘤治疗情况、月经情况,条件允许者返院复查盆腔超声、性激素水平测定,记录这些患者肿瘤治疗后的卵巢功能并予以适应证范围内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患病时间、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冻存皮质数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的基础窦卵泡数(19.71±6.04)、手术时间[(68.07±17.35)min]、出血量[(9.0(5.0,10.5)mL]高于对照组[9.25±3.15,P<0.001;(44.25±16.97)min,P=0.005;3.5(2.0,5.0)mL,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4例取卵患者中,经阴道取卵亚组的获卵数[15.5 (11.0,21.0)个]及年龄[(27.00±2.94)岁]显著高于经腹腔镜取卵亚组[4.0 (0.8,10.3)个,P=0.028;(15.75±2.22)岁,P<0.001],两亚组间患者窦卵泡数、手术时间、冻存皮质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7例患者出仓后均出现闭经,疾病缓解后予以HRT,身体发育及生活质量得以维持及改善。结论年轻肿瘤患者在进行卵巢皮质切除术时同时获取未成熟卵IVM后冻存可增加生育力保存的机会;经阴道获取未成熟卵的效率更高;HSCT治疗后闭经率高,H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获卵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自然周期取卵的586例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获卵数(0~8、9~19、≥20)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组间患者的一般情况、激素水平、卵成熟和胚胎发育指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结果获卵数为0~8组、9~19组和≥20组的患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1.00(0.61,1.76)、1.41(0.86,1.96)、1.62(0.96,2.14)]、睾酮水平[(1.07(0.69,1.91)nmol/L、1.28(0.77,1.95)nmol/L、1.67(1.03,2.75)nmol/L]和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24(19,24)、24(24,30)、30(24,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FC是影响获卵数的显著因素(P9~19/0~8=0.002,P≥20/0~8<0.001),LH/FSH是去除AFC后影响获卵数最显著的内源性因素(P9~19/0~8=0.006,P≥20/0~8=0.003)。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显示,获卵数越多,每未成熟卵成熟率[0~8组:48.0%(242/504),9~19组:44.8%(539/1202),≥20组:40.4%(1067/2640),P=0.001]、正常受精率[0~8组:31.7%(160/504),9~19组:25.5%(306/1202),≥20组:23.7%(625/2640),P=0.001]和可移植胚胎率[0~8组:19.2%(97/504),9~19组:11.6%(140/1202),≥20组:6.0%(153/2540),P<0.001]则越低,可移植胚胎形成周期率[0~8组:51.1%(47/92),9~19组:66.3%(61/92),≥20组:73.9%(68/92),P=0.005]则越高。移植周期不同获卵数分组间的每新鲜移植周期和每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FC是预测PCOS患者自然周期获卵数的有效指标,同时LH/FSH也是影响获卵数显著的内源因素。随着获卵数的增多,所获卵母细胞的成熟质量和发育潜能会逐渐下降,但形成可移植胚胎的概率逐渐升高,获卵数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