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施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的124例原发性GB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2例,女性42例,年龄47.9岁(范围:19~75岁),按复发情况分为原位复发组(96例),颅内播散组(2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患者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并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室开放是发生颅内播散的预后因素(OR=2.667,95%CI:1.128~6.304,P=0.025)。颅内播散组与原位复发组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个月比9.3个月,P=0.066),而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13.0个月比23.0个月,P=0.011;6.0个月比11.0个月,P=0.022)。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远隔播散、肿瘤全切除、Ki-67指数>30%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脑室开放是造成GBM发生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脑脊液播散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但脑室开放不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因素分析,统计学 生存期 脑室开放 脑脊液播散 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收治的1 268例成人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类型分为星形细胞瘤(30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337例)和胶质母细胞瘤(623例)3组。根据既往研究结果中由最佳cut-off值12%界定的MGMT启动子状态,将患者分为甲基化组(763例)和非甲基化组(50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甲基化水平[M(Q1,Q3)]仅为6%(2%,24%),星形细胞瘤为17%(10%,28%),少突胶质细胞瘤最高,为29%(19%,40%)(P<0.001)。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长于非甲基化患者[中位PFS:14.0(6.0,36.0)比8.0(4.0,15.0)个月,P<0.001;中位OS,29.0(17.0,60.5)比16.0(11.0,26.5)个月,P<0.001]。在星形细胞瘤患者中,甲基化患者PFS长于非甲基化患者[甲基化组到随访结束,未观测到中位生存期,非甲基化组为 46.0(29.0,52.0)个月,P=0.001],但O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组到随访结束,未观测到中位生存期,非甲基化组为62.0(46.0,98.0)个月,P=0.085]。在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中,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PFS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GMT启动子状态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PFS和OS的相关因素(PFS:HR=0.534,95%CI:0.426~0.668,P<0.001;OS:HR=0.451,95%CI:0.353~0.576,P<0.001);是影响星形细胞瘤PFS的相关因素(HR=0.462,95%CI:0.221~0.966,P=0.040),但不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HR=0.664,95%CI:0.259~1.690,P=0.389)。3组之间MGM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差异明显,MGMT启动子状态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影响显著。

  • 标签: 胶质瘤 MGMT启动子 预后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门型肿瘤肺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肺门肿瘤行18F-FDG PET/CT显像及同期胸部增强CT检查,且通过影像学随访或病理确诊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32~81岁)肺梗死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49例患者108个梗死灶。肺门部肿瘤以小细胞癌最常见(67.35%,33/49)。临床表现以咳嗽(69.39%,34/49)和咯血(34.69%,17/49)为主。肺梗死常多发(69.39%,34/49),可多个肺叶受累。梗死灶CT形态表现为楔形(46.30%,50/108)或斑片状(53.70%,58/108),密度以泡状实变为主(61.11%,66/108)。91个(84.26%,91/108)梗死灶呈FDG高代谢,SUVmax为1.48~6.62,高代谢模式为边缘征(36.11%,39/108)或不均质高代谢(48.15%,52/108)。有19例(38.78%,19/49)患者合并肺静脉受累;26例(53.06%,26/49)患者伴同侧胸腔积液。结论肺门型肿瘤肺梗死以咳嗽常见。肺门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时发现外周肺内楔形变、泡状实变、边缘征、不均质高代谢病灶时,有助于对肺门型肿瘤肺梗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肺梗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牵开器技术在侧脑室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11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神经导航结合管状牵开器技术(简称管状牵开器组);93例采用传统的超声辅助下板牵开技术(简称板牵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改变、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总体生存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状牵开器组和板牵开组的肿瘤全切率均达到100.0%,无围术期死亡患者。与板牵开组比较,管状牵开器组能减小骨瓣面积(中位数分别为39.9 cm2 、49.0 cm2)、缩短皮质切开的长度(中位数分别为2.9 cm、3.7 cm)和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1 d 、15.7 d)(均P<0.001);术后弥散加权成像提示管状牵开器组发生术野周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显著减少[分别为19.0%(4/21)、43.0%(40/93),P=0.042],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视野缺损、失语、孤立颞角综合征)有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2/21)、28.0%(26/93),P=0.076]。114例患者中,有效随访98例(86.0%),9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94个月),随访期内板牵开组有4例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100.0%。结论神经导航结合管状牵开器技术能够精准定位深部病变,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侧脑室 神经导航 管状牵开器 脑板牵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