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致病拷贝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病例进行遗传背景及妊娠结局分析,探讨致病CNV的产前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介入产前诊断并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进行检测的病例,收集CMA结果提示为致病CNV并经夫妇验证的病例,对其产前诊断指征、致病片段的染色体分布、片段大小等进行分析,并对所有产妇进行电话随访及病历追踪。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56例产前诊断为致病CNV且夫妇双方均进行验证的病例,其中13例(23.2%)致病CNV遗传自夫妇之一,遗传自母亲8例、父亲5例;余43例均为新发突变。13例遗传的致病片段分别定位于22号(3/13)、17号(3/11)、16号(2/7)、1号(2/4)及X染色体(3/6),且所有片段大小均<3 Mb。遗传自父母的CNV片段小于新发突变病例[1.69 Mb(1.36~2.22 Mb)与7.54 Mb(2.11~12.30 Mb),t=3.47,P=0.001]。43例新发突变病例中,7例(16.3%)失访,1例孕37周提示16p11.2微重复,大小0.58 Mb,孕39周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2 900 g,至今已8月龄,电话随访未诉异常,余35例(97.2%)均放弃妊娠。13例遗传自父母的病例中,2例失访,6例放弃妊娠,5例继续妊娠分娩后,随访中位年龄为13个月(4~15个月),均未见异常。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致病CNV不能作为放弃妊娠的唯一依据。

  • 标签: 产前诊断 DNA拷贝数变异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为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的结果及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及发生时期。采用回顾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同时经QF-PCR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为SCA的 385例样本的临床资料。统计SCA样本类型及产前诊断指征,通过对比产前诊断样本与孕妇样本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非嵌合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和发生时期。结果显示,(1)非嵌合型SCA样本324例,其中45,XO 113例(113/324,34.9%),47,XXY 118例(118/324,36.4%),47,XXX 48例(48/324,14.8%),47,XYY 45例(45/324,13.9%)。45,XO病例在绒毛样本中检出68例(68/113,60.2%),其他SCA样本在羊水样本中检出179例(179/217,82.5%)。嵌合型SCA样本61例,其中含有45,XO嵌合的样本有58例(58/61,95.1%)。(2)45,X病例较常见的产前诊断指征是水囊瘤(53/113,46.9%)及NT增厚(41/113,36.3%),而其他类型的SCA最常见的指征是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170/272,62.5%)。(3)45,XO样本中,唯一的1条X染色体为母亲来源的有88例(88/113,77.9%),父亲来源25例(25/119,22.1%)。47,XXY样本中,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卵细胞减数分裂Ⅰ期(MⅠ)47例(47/118,39.8%),发生在精细胞MⅠ的有51例(51/118,43.2%),发生在卵细胞减数分裂Ⅱ期(MⅡ)有20例(20/118,16.9%)。47,XXX样本中,X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卵细胞MⅠ的有29例(29/48,60.4%),发生在卵细胞MⅡ期的有15例(15/48,31.3%),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精细胞MⅡ的有4例(4/48,8.3%)。综上,非嵌合型45,XO主要在早孕期有B超异常进行绒毛穿刺取样进行确诊,其他SCA病例主要通过无创产前检测(NIPT)结果异常而进行羊膜腔穿刺进行确诊。不同类型的SCA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和时期不同。

  • 标签: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 染色体不分离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及单基因水平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在孤立胼胝体发育异常(CCA)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清远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超声及MRI检查诊断为孤立CCA并行侵入产前诊断的胎儿。对所有胎儿样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或拷贝变异测序(CNV-seq)]检测,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或CNV-seq)检测结果未见异常的胎儿及其父母样本进一步行WES检测。结果65例孤立CCA胎儿中,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8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检出率为8%(3/38)。共计49例孤立CCA胎儿行CMA(或CNV-seq)检测,检出致病CNV 6例,检出率为12%(6/49),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进一步行CMA检测的检出率为1/1;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进一步行CMA(或CNV-seq)检测的检出率为14%(3/21);以CMA检测为一线检测技术的检出率为7%(2/27)。共计2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的孤立CCA胎儿行WES检测,检出致病基因9例,检出率为36%(9/25)。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及WES三种检测技术的梯度遗传学诊断使26%(17/65)孤立CCA胎儿得到明确的遗传学诊断。结论对孤立CCA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MA检测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MA检测可作为孤立CCA胎儿的一线检测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时,WES可额外提高孤立CCA胎儿的致病检出率。

  • 标签: 胼胝体发育不全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病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结果的一致。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同时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QF-PCR检测的10 96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QF-PCR的检测成功率、染色体核型正常及异常的检测一致率,以及2种方法对常见染色体病(21、18、13-三体及染色体病)的检测一致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QF-PCR检测染色体病嵌合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10 967例产前诊断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失败率为0.99%(109/10 967),而QF-PCR的总检测失败率为0.10%(11/10 967)。(2)在培养成功的10 858例产前诊断标本中,9 960例(91.73%)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此时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一致率为99.89%(9 949/9 960)。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共898例(8.19%),其中常见染色体异常(包括21-、18-、13-三体和染色体异常)病例共694例(77.28%),其他染色体异常204例(22.72%)。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一致率为95.68%(664/694)。(3)染色体核型分析与QF-PCR检测21-、18-和13-三体和染色体异常的一致率分别为99.74%(382/383)、100.00%(125/125)、100.00%(33/33)和81.05%(124/153),而分析常见染色体异常嵌合体的一致率为44.44%(24/54)。(4)QF-PCR对于染色体嵌合比例 >18.5%的病例的检出灵敏度为0.958(95%CI:0.789~0.999),特异度为0.600(95%CI:0.406~0.773),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696~0.926),P<0.001。(5)对染色体核型提示嵌合而QF-PCR阴性的30例随访发现,10例(33.3%)选择引产,2例(6.7%)失访,18例(60.0%)子代出生后健康存活。结论在产前诊断病例中,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1-、18-、13-三体的检测一致率均较高,而对于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

  • 标签: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核型分析 染色体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