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一期修复较大睑黄瘤切除术后上睑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睑较大睑黄瘤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睑黄瘤位置和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睑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睑黄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为蒂的,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睑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为蒂的改良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进行修复,可修复上睑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 标签: 外科皮瓣 眼睑肿瘤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Y推进式背阔在胸壁缺损创面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胸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患者均应用V-Y推进式背阔进行修复重建,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有无血供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区积液等并发症及有无肿瘤复发。结果共纳入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8~78岁,平均54.8岁,胸壁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为10 cm×15 cm~19 cm×26 cm。术后1例远端三角区静脉回流障碍,1例出现部分伤口裂开,2例背部血清肿,2例下积液,均经过换药引流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均获7~29个月随访,远期外观及功能恢复可,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V-Y推进式背阔修复胸壁缺损安全可靠,在修复较大面积胸壁创面的同时能够一期关闭供区创面,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外科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胸壁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同经肾镜取石运用到对肾结石患者加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52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予以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开展治疗,对照组26例予以经肾镜取石开展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碎石率、各个手术状况等。结果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碎石率、各个手术状况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比较经肾镜取石运用到对肾结石患者加以治疗期间具备更为优良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 肾结石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循经按摩联合经口球囊扩张治疗脑卒中后环咽失迟缓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环咽失迟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经口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增加循经按摩手法。以(SSA)、(VFSS)、(FOIS)评分做为评估手段,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作出功能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SSA)、(VFSS)、(FO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 (均P< 0.05);治疗后,联合组(SSA)、(VFSS)、(FOIS)评分较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 (均P< 0.05)。结论:循经按摩联合经口球囊扩张较单独使用经口球囊扩张对治疗脑卒中后环咽失迟缓的临床效果更优。

  • 标签: 循经按摩 球囊扩张术 脑卒中 环咽肌失迟缓
  • 简介:摘要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童危急重症之一,发展迅猛、病死率高。该文报道1例暴发性心肌炎、心原性休克的患儿,在积极抗休克、纠正心律失常、免疫调节、器官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及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被成功救治。采用经房间隔造口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罕见报道,该病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经皮房间隔造口术
  • 简介: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 标签: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地区保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颅内假源性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患者男,32岁,因摔伤后发作性右上肢抽动3个月余就诊。颅脑CT检查示左侧中央前回占位,病灶呈高密度;MR检查示病灶T1WI呈混杂高/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式强化,磁共振波谱成像提示肿瘤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颅内假源性血管内皮瘤。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PL组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股四头肌无力发生率降低,首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首次步行距离延长(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FICB而言,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可减少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股神经 筋膜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了解纳武利尤单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进一步充实中国PD-1单抗治疗NSCLC脑转移的证据。方法收集22例经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调取电子影像学资料阅片,确认疗效及疾病进展时间,随访获取患者生存资料。结果21例患者可进行颅内疗效评价,颅内客观缓解率为28.6%,颅内疾病控制率为47.6%。22例患者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2个月,1、2年生存率均为56.7%。结论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可能与无脑转移者疗效相似。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 PD-1单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胛舌骨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SSNB组(S组)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组(I组)。麻醉诱导前,I组在C5-6神经根之间、S组在肩胛舌骨下的前路肩胛上神经周围分别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15 ml。注药后30 min,记录膈活动度,膈麻痹发生情况和程度、SpO2降低幅度、呼吸困难和Horner征发生情况,C5-T1区感觉阻滞情况。记录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S组膈麻痹发生率降低,程度减轻,膈活动度升高,SpO2降低幅度减小,Horner征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C5-T1区感觉阻滞发生率、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恶心发生率、PACU停留时间和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舌骨下前路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不仅围期镇痛效果确切,还可降低膈神经麻痹发生风险。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 肩胛上神经
  • 简介: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资本市场上投融资情境进行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研究,本文将研究场景拓展至商品市场中企业的供应链层面,考察企业与主要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型交易模式是否会诱发其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越是依赖供应链关系型交易模式进行采购、销售活动的企业,越是偏好以分类转移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方向之后的研究发现,较高的供应链关系型交易程度诱发了企业向上、向下两种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结论也提示监管层、投资者及分析师在使用会计盈余信息进行相关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企业供应链形态给其盈余结构管理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

  • 标签: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 关系专用性投资 核心盈余 盈余管理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肢慢性溃疡治疗中,应用生玉红膏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外用生玉红膏油纱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肉芽性质积分、肉芽覆盖创面面积更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慢性溃疡治疗中,应用生玉红膏药物治疗后,促进了肉芽的生长,加快了创面的愈合,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下肢慢性溃疡 生肌玉红膏 肉芽 生长 治疗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分析其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标签: 农业现代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乡村振兴 影响机制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平面阻滞(ESP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5月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单次ESPB联合PCIA组(EP组)和单纯PCIA组(P组)。E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B,毕两组均根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测疼痛程度,当NRS评分≥4分,静脉给予羟考酮滴定直至NRS评分<4分后采用PCIA。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羟考酮滴定量;滴定前、滴定完成时、1 h、4 h、8 h、12 h、16 h、24 h的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术后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羟考酮用量;术后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P组术后滴定的羟考酮用量、术后0~4 h及4~8 h的PCIA羟考酮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分别为0.0(1.0,2.0)mg比2.0(0.0,4.0)mg、0.4(0.4,1.4)mg比0.4(0.4,1.4)mg、0.4(0.4,0.4)mg比0.4(1.4,2.4)mg(均P<0.05)。EP组术后1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38±0.86)分比(1.92±0.83)分、(1.93±0.80)分比(2.50±0.59)分(均P<0.05);EP组术后4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21±0.68)分比(1.71±0.69)分、(1.90±0.62)分比(2.29±0.69)分(均P<0.05);EP组术后8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41±0.73)分比(2.00±0.59)分、(1.66±0.67)分比(2.21±0.83)分(均P<0.01)。EP组术后0~4 h及4~8 h内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分别为0.4(0.4,1.4)次比1.4(0.4,3.1)次、0.4(0.4,0.4)次比1.4(0.4,2.4)次(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以显著减少LC术后羟考酮PCIA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PKEP)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l0月~2014年10月的1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实验,分为电切组和剜除组,电切组患者采用电切进行治疗,剜除组患者采用剜除进行治疗。结果剜除组中出血少(78.5±4.62)mlvs(115.0±43.5)ml,P<0.05,切除腺体多(60.5±29.3)gvs(45.9±30.5)g,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近(93.4±35.5)minvs(81.3±46.3)min,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效果优于电切,治疗更加彻底,出血少,效果明显。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及APT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26例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 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DWI、APTWI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从DWI和APTWI分别获得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偏移量为3.5 ppm的非对称性磁化传递率[MTRasym(3.5 ppm)]。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DWI和APTWI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PTWI及两者联合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226例乳腺病变患者(226个病灶),恶性病变124个、良性病变102个。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1.03(0.93,1.13)×10-3 mm2/s]和MTRasym(3.5 ppm)[1.95%(1.10%,2.88%)]均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分别为1.38(1.11,1.55)×10-3 mm2/s、3.30%(2.2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19、-6.51,P<0.05)。DWI、APTWI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17、0.752、0.868。两者联合诊断的AUC高于DWI、APTWI诊断的AUC(Z分别为4.00、2.93,P<0.05),DWI与APTWI诊断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P>0.05)。以1.25×10-3 mm2/s为ADC值最佳临界值,DW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117/124)、62.7%(64/102)和80.1%(181/226);以2.70%为MTRasym(3.5 ppm)最佳临界值,APTW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3.4%(91/124)、64.7%(66/102)、69.5%(157/226),DWI联合APTW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3%(102/124)、79.4%(81/102)、81.0%(183/226)。结论APTWI能够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且APTWI联合DWI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手术之后伤口感染预防的影响。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本院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80 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伤口感染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由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将 围期护理应用在临床中,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手术之后的伤口感染,降低感染率,有助于院感控制,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术后伤口感染 预防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0例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临床疗效和近期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所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37~71岁,平均为(60.6±9.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8.5±1.5)kg/m2。分析临床特征及手术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应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GLQI评分数据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141.8±20.2)min;中出血量(64.0±24.5)mL;术后经口进食时间(3.6±1.1)d;术后住院时间(3.7±1.8)d。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GLQI评分分别为(93±7.8)、(124±8.8)、(127±7.66);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对近期生活质量改善较好,在精细解剖和精准缝合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颅内AT/RT病例的MRI表现,并进一步研究MRI表现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1例颅内AT/RT中9例发生于后颅窝;肿瘤最大径为(37.08±2.57) mm;8例病灶出现囊变;6例病灶出现出血;3例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b=1000 s/mm2)示7例扩散受限高信号,4例轻度扩散受限稍高信号。1例患者未行MR增强扫描,其余7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Ki-67标记指数范围为30%~80%,高表达组(Ki-67>40%) 6例,低表达组(Ki-67≤40%) 5例,两组在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瘤内出血、瘤内囊变、瘤周水肿、增强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r=-0.866,P<0.01)。结论颅内AT/RT常有囊变、出血,MRI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 标签: 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 胚胎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标记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