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相关肠道菌群分布变化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46例,以是否并发慢性肾脏疾病为依据,分为T2DM组(25例)与DKD组(21例)。另于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肠道菌群分布及变化、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 IL-8)、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并分析肠道细菌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DKD组>T2D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6±9.71)vs(20.94±6.55)vs(8.55±2.21)ng/L,(30.64±10.17)vs(21.31±6.38)vs(8.91±2.25)ng/L,(418.15±12.44)vs(325.23±11.62)vs(279.41±9.46)μmol/L, P<0.05];DKD组、T2DM组的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16±1.28)vs(5.54±0.84)(P<0.05)]。三组乳酸杆菌数、酵母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双歧杆菌数、真杆菌数比较:DKD组<T2DM组<对照组[(5.73±0.35)vs(7.38±0.67)vs(9.88±2.73),(7.95±0.74)vs(9.04±0.86)vs(10.06±0.66), P<0.05];三组大肠杆菌数比较:DKD组>T2D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0.43)vs(10.51±0.34)vs(9.89±0.52), P<0.05]。Pearson分析显示,双歧杆菌数与TNF-α、IL-6、IL-8、hs-CRP均呈负相关(P<0.05);真杆菌数与TNF-α、IL-6、hs-CRP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数与TNF-α、IL-6、IL-8、hs-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KD患者肠道细菌分布和数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有异常表现,且二者密切相关,关注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或可为慢性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肾功能老年患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并进行血清CysC和骨转换标志物检查的老年患者74例,年龄61~97(79.5±8.7)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34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慢性肾病(CKD)G3-G5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32例和CKD G1-G2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42例,其中明确诊断骨质疏松21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及骨代谢相关指标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转换指标的相关因素。结果CKD G3-G5期组患者的β-CTX、P1NP及PTH均高于CKD G1-G2期组,25(OH)D3低于CKD G1-G2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 G3-G5期组中,CysC与骨吸收标志物β-CTX和骨形成标志物P1NP相关(r值分别为0.598、0.519,均P<0.01);CKD G1-G2期组中,CysC与β-CTX无相关性(r=-0.030,P>0.05),CysC与P1NP相关(r=0.342,P<0.05)。对74例患者和21例确诊骨质疏松患者分别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CysC是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β值分别为19.19、28.78,P<0.01和P<0.05)。结论对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较高的CysC提示较高的骨转换。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老年患者,CysC与是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CysC可能反映骨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实施"四阶梯"死亡教育后社区老年人的体验、感受,为后续推进社区居民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知信行理论,构建"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于2019年4—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养老院和某社区老年人,各30名,在养老院和社区各开展2次死亡教育宣讲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立意抽样法抽取15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其接受教育后的体验和感受,运用类属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编码、分类、提取主题。结果接受死亡教育后,老年人心理体验归纳出5个方面主题:死亡认知逐步向客观现实靠近;死亡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开始思考死亡问题并着手准备死亡事宜;死亡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更加珍惜余生努力活好当下。结论开展知信行理论引导下的"四阶梯"死亡教育可以被社区老年人接受和有效响应,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科学认知,降低死亡疑虑与困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90088、rs4247109)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潜在的关联性,探寻引起DEACMP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昏迷抢救成功患者,共235例DEACMP患者和429例ACMP患者,ACMP患者均随访90 d以上且未发生DEACMP。采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外周血DNA提取;运用Sequenom分型检测技术分析WWP2基因多态性与DEACMP的遗传易感性。DEACMP患者入院后每3 d评估一次《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智力和生活能力受损程度。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derg平衡定律用拟合优度χ2检验,两组患者基因关联性分析采用2×2四格表或2×3列联表χ2检验,共显性遗传模式用2×3列联表χ2检验。结果rs3790088位点包含226例DEACMP患者和414例ACMP患者,rs4247109位点包含234例DEACMP患者和428例ACMP患者。DEACMP和ACMP患者各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与ACMP患者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DEACMP与ACMP患者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遗传模式(共显性遗传、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下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与DEACMP发病无关联(P>0.05)。结论WWP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90088、rs4247109)和DEACMP的发病尚无法确定存在遗传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选择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比较血糖指标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改善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新生儿脑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不明原因新生儿脑病且完善遗传学检测的113例患儿的围产期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MRI表现,以及遗传检测结果和转归等。用t或χ2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患儿中,男性74例(65.5%),出生胎龄(38.6±1.5)周,出生体重(2 957±561)g。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最常见(83/113,73.5%),其次为惊厥发作(39/113,34.5%)。38.2%(34/89)头颅MRI异常,80.4%(74/92)脑电图结果异常。113例患儿中遗传学检测结果异常60例(53.1%),包括单核苷酸变异48例,拷贝数变异8例,染色体变异4例。48例单核苷酸变异可分为综合征类(18例,37.5%)、代谢类(16例,33.3%)、癫痫类(11例,22.9%)和线粒体类(3例,6.3%),其中14例基因暂未收录于数据库。至2021年12月31日,共随访成功103例,其中75例(72.8%)预后不良,包括52例(50.5%)死亡,23例(22.3%)发育迟滞。预后不良患儿的出生体重和惊厥发作比例均低于非预后不良患儿[(2 876±536)与(3 254±554)g,t=3.15;29.3%(22/75)与53.6%(15/28),χ2=5.20],意识障碍比例高于非预后不良患儿[80.0%(60/75)与53.6%(15/28),χ2=7.19](P值均<0.05)。预后不良患儿的遗传学异常比例与非预后不良患儿相比,显现出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3%(40/75)与46.4%(13/28),χ2=0.39,P=0.533]。结论遗传学异常是不明原因新生儿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单核苷酸变异为最常见遗传学类型,综合征类、代谢类、癫痫类是常见的单核苷酸变异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浆置换在换血失败的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血浆置换治疗换血失败的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4例Rh溶血病患儿,生后均有重度贫血和严重呼吸衰竭,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予以高频振荡通气+吸入NO治疗。生后24 h内胆红素达换血水平,经1次以上换血后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于生后26~94.5 h进行1~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4%,网织红细胞比值下降80%,抗体滴度下降8倍以上,平均住院天数18.8 d,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结论重症Rh溶血病患儿换血治疗失败后可行血浆置换,可有效控制溶血,有望成为溶血危象新生儿的抢救措施。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德胜社区120名老年人,按照“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分批次开展系列死亡教育宣讲活动,统计入选对象活动参与度与满意度,运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评估教育前后死亡态度变化,运用死亡处理态度量表评估教育前及教育1年后死亡应对能力变化。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该活动参与度为100%,满意度为98.3%。接受教育1年后,社区老年人总体和养老院老年人死亡态度在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2个维度得分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居民区老年人在趋近接受死亡维度得分较教育前显著升高。教育1年后社区老年人死亡应对能力及其中的生命省察能力和濒死处理能力较教育前显著提升。研究提示,普及性递进式“四阶梯”死亡教育有利于社区老年人死亡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变并提升死亡应对能力;建议社区层面及时为社会民众特别是老年人进行死亡教育补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80例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用药史等。观察肌酐、血尿素氮(BUN)、尿量、出入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等临床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关变量做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37例(46.25%)发生血压异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S术后血压异常相关的因素包括身高、血小板计数、有溃疡斑块、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OR=11.559,95%CI:1.232~108.495)、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OR=1.001,95%CI:1.000~1.001)是CAS术后血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溃疡斑块、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的患者CAS术后更易发生血压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78例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39)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n=39)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实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