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影响资金安排与后续造价控制。设计阶段,优化方案与限额设计可降低成本。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编制和投标报价评审关键。施工阶段,重点是工程变更、进度及材料设备管理。竣工结算阶段,审核资料和审计确保合理性。分析各阶段关键点并采取相应策略措施,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施工技术的变化对于施工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强质量管控对于顺应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1例行外科取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2~78(61.7±13.1)岁。51例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例患者术中呼吸道大出血死亡。其余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139,303)min,体外循环时间81(44,118)min;术后24 h心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7~41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肺栓塞复发或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34例有完整心脏彩超资料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 要:由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点多面广,用电安全潜在危险因素多,在临时用电管理中要从临电设计、实施、检查及整改全过程监控,做好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保障,不断加强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既要注重电气安全设备、材料和人员的配备,又要抓好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的实施,才能杜绝电气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VP的25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56±14.40)岁。患者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及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和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Pm)、瓣环前后径(DAP)、瓣叶各个分区(将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21例MVP患者术后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再次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二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性;(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术中术者在直视下利用亚甲蓝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性等;(4)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的结果对比,25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0%(24/25)。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瓣叶的单一区域或某两个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14/14,对交界区病变及多个区域联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2/3、4/5。术前4D-TEE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2级6例、3级2例、4级17例,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形环尺寸Ŷ=10.506+0.230X1+0.395X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R2为0.613,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良好。DAP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6,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450,提示二者对成形环尺寸的预测均有较大意义。以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即刻TEE测量的A1-P1、A2-P2、A3-P3的对合高度及三个对合缘的平均对合高度与术中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四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16、0.951、0.953,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为术后反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0.0(P<0.05),提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反流再次加重。结论4D-TEE不仅可以在MVP术前精准地判定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并根据测量的定量参数预测术中实际使用的成形环尺寸,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决策,而且可以在术中实时评估手术疗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另外,它提供的参数对术后早期的成形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预处理在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LIRI模型,将50只SD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左西孟旦预处理组(Levo组)、IPC+Levo组,检测各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呼吸指数(RI),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表达,湿/干比值(W/D)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RI值显著升高,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TNF-α、IL-6、IL-10表达升高,W/D明显升高[RI:0.65±0.15比0.29±0.05;MDA:(8.42±0.44) nmol/mg比(2.40±0.12) nmol/mg;SOD:(5.86±0.91) U/mg比(25.93±1.42) U/mg;TNF-α:(253.83±6.11) pg/ml比(68.59±1.63) pg/ml;IL-6:(4.99±0.35) pg/ml比(1.68±0.16) pg/ml;IL-10:(29.75±5.51) pg/ml比(18.06±3.51) pg/ml;W/D:6.66±0.47比5.08±0.25,P<0.05];与I/R组比较IPC组和Levo组RI值显著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TNF-α、IL-6表达降低,IL-10水平升高,W/D明显降低(F=50.741、584.433、493.650、187.000、322.733、52.176、42.87,P<0.05);IPC组各指标与Lev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C组比较IPC+Levo组RI值明显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TNF-α、IL-6表达降低,IL-10水平升高,W/D明显降低[RI:0.36± 0.08比0.45±0.12;MDA:(4.32±0.31) nmol/mg比(6.41±0.37) nmol/mg;SOD:(12.56±1.54) U/mg比(9.66±1.25) U/mg;TNF-α:(143.42±6.23) pg/ml比(154.00±5.76) pg/ml;IL-6:(2.47±0.14) pg/ml比(3.13±0.24) pg/ml;IL-10:(48.54±7.74) pg/ml比(43.79±6.72) pg/ml;W/D:5.31±0.13比5.78±0.32,P<0.05]。结论运用左西孟旦预处理后可以减轻LIRI,其肺保护的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